技术小站8

网站首页 产经 > 正文

韩信,淮阴人也全文翻译(淮阴侯韩信翻译)

2022-11-06 17:15:39 产经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韩信,淮阴人也全文翻译,淮阴侯韩信翻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译文:淮阴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韩信,淮阴人也全文翻译,淮阴侯韩信翻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2、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出众的德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小吏,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3、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于是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

4、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

5、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

6、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

7、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给韩信吃饭。

8、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

9、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会有重重地报答您的时候。

10、”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欺侮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

11、”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能杀死我,就拿剑刺我;如果杀不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12、”于是韩信用眼睛盯着他很久,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两腿之间爬了过去。

13、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14、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

15、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任命他做郎中。

16、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

17、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当了一名接待来客的小官。

18、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挨次被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滕公,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滕公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

19、同他谈话,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荐给汉王。

20、汉王派他做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还是不认为他是个奇才。

21、《淮阴侯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传,出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22、原文: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23、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24、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25、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26、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27、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28、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29、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30、”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31、”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32、”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33、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34、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

35、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36、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37、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38、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39、与语,大说之。

40、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41、扩展资料《淮阴侯列传》这篇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4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43、《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44、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

45、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46、司马氏世代为太史,整理和论述历史。

47、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将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

48、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

49、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

50、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51、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52、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53、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

54、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前后经历了14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5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56、□正义楚州淮阴县也。

57、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集解李奇曰:“无善行可推举选择。

58、”[刘注1] 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集解张晏曰:“下乡,县,属淮阴也。

59、”○索隐案:下乡,乡名,属淮阴郡。

60、南昌亭长○索隐案:楚汉春秋作“新昌亭长”。

61、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62、◇集解张晏曰:“未起而床蓐中食。

63、”食时信往,不为具食[刘注2] 。

64、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65、 淮阴侯韩信,淮阴县人。

66、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什么善行可以推荐做官。

67、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别人都很厌恶他。

68、曾经在下乡县南昌亭长家混了几个月,亭长的老婆没办法,就一大早做饭躲在被子里吃,韩信到了吃饭的时候去了,(亭长的老婆)却没有为他准备饭食。

69、韩信知道原因之后,大怒,再也不去了。

70、 信钓於城下,□正义淮阴城北临淮水,昔信去下乡而钓於此。

71、诸母漂,◇集解韦昭曰:“以水击絮为漂,故曰漂母。

72、”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73、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74、”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正义音寺。

75、(“食”音sì)吾哀王孙而进食,◇集解苏林曰:“如言公子也。

76、”○索隐刘德曰:“秦末多失国,言王孙、公子,尊之也。

77、”苏林亦同。

78、张晏云“字王孙”,非也。

79、岂望报乎[刘注3] !” 韩信没事就在城北钓鱼,很多妇女都在河边洗衣服,有一个女人看韩信饿了,就给他些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

80、韩信很高兴,对这个女人说:“我一定会很好地报答您。

81、”女人听了很生气,说:“大丈夫不能自己谋生,(真是可悲),我是可怜公子你,才给你饭吃,哪是指望你报答我呢!”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82、”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83、”◇集解徐广曰:“袴,一作‘胯’。

84、胯,股也,音同。

85、”又云汉书作“跨”,同耳。

86、○索隐袴,汉书作“胯”。

87、胯,股也,音枯化反。

88、然寻此文作“袴”,欲依字读,何为不通?袴下即胯下也,亦何必须作“胯”。

89、於是信孰视之[刘注4] ,俛出袴下,蒲伏。

90、□正义俛音俯。

91、伏,蒲北反。

92、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93、 淮阴集市中卖肉的少年羞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壮实,还喜欢带着刀剑,实际上是个胆小鬼。

94、”当众挑衅韩信,说:“韩信你有胆量,就来单挑;不能的话,就从我裤裆里钻过去。

95、”于是韩信仔细地看了看他,就真的趴在地上,从少年的胯下钻了过去。

96、整个集市的人都嘲笑韩信,以为他胆子真的很小。

97、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集解徐广曰:“戏,一作‘麾’。

98、”无所知名。

99、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100、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101、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102、◇集解徐广曰:“典客也。

103、”○索隐李奇云:“楚官名。

104、”张晏云:“司马也。

105、”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106、与语,大说之。

107、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108、 等到项梁渡过淮河的时候,韩信毅然仗剑从军,在军中并没有什么名气。

109、项梁失败后,又跟随项羽,被任命为郎中。

110、韩信屡次向项羽献策,都没有被采纳。

111、汉王(刘邦)进驻西蜀时,韩信就离开楚国,投奔汉王,也没有什么军功,被任命为连敖(官名)。

112、(有一次,)因为触犯法律理应处斩,一同的十三人被杀后,轮到韩信了,韩信傲然仰视,看到滕公,就说:“难道大王不想一统天下了,为何要杀有才之士?”滕公见韩信出言不凡,神态桀骜,就释放了他。

113、滕公与韩信交谈后,认为韩信很有才能,非常高兴。

114、于是把韩信引荐给汉王,被任命为治粟都尉,但汉王并不认为韩信有什么出奇之处。

115、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116、至南郑[刘注5] ,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117、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118、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119、”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120、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121、”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122、”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123、”何曰:“诸将易得耳。

124、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125、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集解文颖曰:“事犹业也。

126、”张晏曰:“无事用信。

127、”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128、顾王策安所决耳。

129、”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130、”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131、”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132、”王曰:“以为大将。

133、”何曰:“幸甚。

134、”於是王欲召信拜之。

135、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136、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137、”王许之。

138、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139、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40、 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很有军事才能)。

141、行军到南郑的时候,有很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

142、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向其他人说明,自己去追韩信。

143、有人向汉王汇报,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144、”汉王大怒,方寸皆乱。

145、过了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怒又喜,责怪萧何说:“你为什么要逃跑呢?”萧何说:“臣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

146、”汉王说:“你去追谁呢?”萧何回答:“是韩信。

147、”汉王又骂了,“将领都跑了几十个,你不去追;说是去追韩信这个无名之辈,必定是在说谎。

148、”萧何说:“普通将领很容易找到,但是像韩信这样的将才,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

149、大王如果只是想做汉中王,那么用不着韩信;如果要争霸天下,除了韩信,没有人能给大王出谋划策。

150、请问大王到底如何决策呢?”汉王说:“我当然要东进雄霸天下,怎能在此地郁郁而终?”萧何说:“大王如果决定东进,必须重用韩信,才可以留着他;不重用韩信,他迟早要走。

151、”汉王说:“看在你的面子上,我任命韩信做将军。

152、”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

153、”汉王说:“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154、”萧何说:“这样才可以。

155、”于是汉王准备叫韩信来,要任命他。

156、萧何说:“大王平时就傲慢无礼,现在拜韩信为大将军,居然轻慢地像指挥小孩似的(叫他来),这就是韩信要离开的原因。

157、大王如果确实要拜他做大将军,必须要选择吉日,斋戒后,设一个拜将坛,礼仪安排周到,这样才可以。

158、”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请求,(准备建坛拜将)。

159、诸将军都很高兴,人人都认为自己会被拜为大将军。

160、等到拜将时,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很震惊。

16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162、□正义楚州淮阴县也。

163、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集解李奇曰:“无善行可推举选择。

164、”[刘注1] 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集解张晏曰:“下乡,县,属淮阴也。

165、”○索隐案:下乡,乡名,属淮阴郡。

166、南昌亭长○索隐案:楚汉春秋作“新昌亭长”。

167、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168、◇集解张晏曰:“未起而床蓐中食。

169、”食时信往,不为具食[刘注2] 。

170、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171、 淮阴侯韩信,淮阴县人。

172、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什么善行可以推荐做官。

173、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别人都很厌恶他。

174、曾经在下乡县南昌亭长家混了几个月,亭长的老婆没办法,就一大早做饭躲在被子里吃,韩信到了吃饭的时候去了,(亭长的老婆)却没有为他准备饭食。

175、韩信知道原因之后,大怒,再也不去了。

176、 信钓於城下,□正义淮阴城北临淮水,昔信去下乡而钓於此。

177、诸母漂,◇集解韦昭曰:“以水击絮为漂,故曰漂母。

178、”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179、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180、”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正义音寺。

181、(“食”音sì)吾哀王孙而进食,◇集解苏林曰:“如言公子也。

182、”○索隐刘德曰:“秦末多失国,言王孙、公子,尊之也。

183、”苏林亦同。

184、张晏云“字王孙”,非也。

185、岂望报乎[刘注3] !” 韩信没事就在城北钓鱼,很多妇女都在河边洗衣服,有一个女人看韩信饿了,就给他些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

186、韩信很高兴,对这个女人说:“我一定会很好地报答您。

187、”女人听了很生气,说:“大丈夫不能自己谋生,(真是可悲),我是可怜公子你,才给你饭吃,哪是指望你报答我呢!”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188、”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189、”◇集解徐广曰:“袴,一作‘胯’。

190、胯,股也,音同。

191、”又云汉书作“跨”,同耳。

192、○索隐袴,汉书作“胯”。

193、胯,股也,音枯化反。

194、然寻此文作“袴”,欲依字读,何为不通?袴下即胯下也,亦何必须作“胯”。

195、於是信孰视之[刘注4] ,俛出袴下,蒲伏。

196、□正义俛音俯。

197、伏,蒲北反。

198、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199、 淮阴集市中卖肉的少年羞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壮实,还喜欢带着刀剑,实际上是个胆小鬼。

200、”当众挑衅韩信,说:“韩信你有胆量,就来单挑;不能的话,就从我裤裆里钻过去。

201、”于是韩信仔细地看了看他,就真的趴在地上,从少年的胯下钻了过去。

202、整个集市的人都嘲笑韩信,以为他胆子真的很小。

203、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204、□正义楚州淮阴县也。

205、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集解李奇曰:“无善行可推举选择。

206、”[刘注1] 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集解张晏曰:“下乡,县,属淮阴也。

207、”○索隐案:下乡,乡名,属淮阴郡。

208、南昌亭长○索隐案:楚汉春秋作“新昌亭长”。

209、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210、◇集解张晏曰:“未起而床蓐中食。

211、”食时信往,不为具食[刘注2] 。

212、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213、 淮阴侯韩信,淮阴县人。

214、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什么善行可以推荐做官。

215、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别人都很厌恶他。

216、曾经在下乡县南昌亭长家混了几个月,亭长的老婆没办法,就一大早做饭躲在被子里吃,韩信到了吃饭的时候去了,(亭长的老婆)却没有为他准备饭食。

217、韩信知道原因之后,大怒,再也不去了。

218、 信钓於城下,□正义淮阴城北临淮水,昔信去下乡而钓於此。

219、诸母漂,◇集解韦昭曰:“以水击絮为漂,故曰漂母。

220、”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221、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222、”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正义音寺。

223、(“食”音sì)吾哀王孙而进食,◇集解苏林曰:“如言公子也。

224、”○索隐刘德曰:“秦末多失国,言王孙、公子,尊之也。

225、”苏林亦同。

226、张晏云“字王孙”,非也。

227、岂望报乎[刘注3] !” 韩信没事就在城北钓鱼,很多妇女都在河边洗衣服,有一个女人看韩信饿了,就给他些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

228、韩信很高兴,对这个女人说:“我一定会很好地报答您。

229、”女人听了很生气,说:“大丈夫不能自己谋生,(真是可悲),我是可怜公子你,才给你饭吃,哪是指望你报答我呢!”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230、”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231、”◇集解徐广曰:“袴,一作‘胯’。

232、胯,股也,音同。

233、”又云汉书作“跨”,同耳。

234、○索隐袴,汉书作“胯”。

235、胯,股也,音枯化反。

236、然寻此文作“袴”,欲依字读,何为不通?袴下即胯下也,亦何必须作“胯”。

237、於是信孰视之[刘注4] ,俛出袴下,蒲伏。

238、□正义俛音俯。

239、伏,蒲北反。

240、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241、 淮阴集市中卖肉的少年羞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壮实,还喜欢带着刀剑,实际上是个胆小鬼。

242、”当众挑衅韩信,说:“韩信你有胆量,就来单挑;不能的话,就从我裤裆里钻过去。

243、”于是韩信仔细地看了看他,就真的趴在地上,从少年的胯下钻了过去。

244、整个集市的人都嘲笑韩信,以为他胆子真的很小。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