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产经 > 正文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老子思想核心,老子思想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主要思想是朴素的辩证法。
2、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3、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4、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5、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6、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
7、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9、”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10、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
11、这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
12、同时,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
13、扩展资料老子主要成就: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
14、《老子》,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15、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16、此书共计五千字左右,最初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
17、后来称《道德经》,并分成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
18、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1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以“道”为本的天道观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认为一切由道生出.关于道,《老子》有多种解释:其一,道的特征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老子》第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第十四章又说:“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其二,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其三,道是无.第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这里生于“无”即是生于“道”,“道”就是“无”. “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他观察到天地间万物万事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例如有无、刚柔、强弱、祸福、兴废等等,它们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结的.所以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还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表明了对立面双方的同一性.老子还认识到对立面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向相反的一面转化,他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承认转化,但强调“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军事战略战术的运用方面也很突出.在战术上,他主张“以奇用兵”,还要注意“将欲弱之,以固强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在战略上,他提出“柔弱胜刚强”的指导思想,他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攻坚的力量莫过于它.这种战略思想有防止盲目骄傲的一面,但也具有极大的片面性. “虚静”“玄鉴”的认识论 老子否认人的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他还宣扬“涤除玄鉴”的直观方法,教人们洗心内照.他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反对启迪民智,要人们做到“绝圣弃智”,“绝学无忧”.他认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因此,主张“常使民无知无欲”. “小国寡民”的社会历史观 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他向往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认为在这种社会中人民会“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表现出复古倒退的消极思想.老子的主要思想:文学思想老子既是周朝的史官,因此《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此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20、至于班固的诸子均出于王官说,又当别论。
21、金德建《老聃学说出于史官考》认为:“老聃学说的来历,大约是因为做周史的缘故”。
22、他列举了《左传》、《国语》、《论语》、《大戴礼记》等书中史官属于格言形式的话,并将16条有关材料与《老子》相对照。
23、比如“《左传》成公二年:‘仲尼闻之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24、’《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25、《左传》这些话,显然是《老子》的‘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六章)的语意所本。
26、”从这些材料的对比中,说明《老子》的语句,是“史官们向来保存的知识”。
27、可见,《老子》与史官的知识有其思想上的渊源。
28、2、政治思想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9、是以圣人之治。
30、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31、常使民无知无欲。
32、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33、为无为,则无不治。
34、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
35、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
36、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
37、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
38、3、哲学思想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39、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
40、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
41、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42、老子授经图卷(局部)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43、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
44、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45、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46、从“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类似于神的概念,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即是“道法自然”。
47、有人误解了此处自然的意思。
48、主要思想是朴素的辩证法。
49、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50、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51、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52、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53、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
54、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55、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
56、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 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
57、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58、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老子的著作只有一本,就是《道德经》,其主要思想就是:小国寡民,出世无为。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
- 2022-11-02 腾讯体育会员免费领取(腾讯体育会员)
- 2022-11-19 中华台北夺冠放什么歌东京奥运会(中华台北夺冠放什么歌)
- 2022-12-26 茂名市第十九中凶杀案(茂名市第十二中学)
- 2022-11-18 丢丢铜歌词邓丽君版(丢丢铜歌词)
- 2022-09-16 58同城交友相亲(58同城交友网)
- 2023-03-03 三国志11威力加强版修改器怎么用(三国志11威力加强版修改器)
- 2022-09-17 搜狐校友录照片(搜狐校友录)
- 2022-10-01 楚楚可怜的少女(楚楚可怜少女组)
最新文章:
- 2023-03-07 寻仙八寒魔羚技能(寻仙八寒魔羚)
- 2023-03-07 三星700z4(三星700z)
- 2023-03-07 lol被删除的英雄像一个忍者的那个叫什么
- 2023-03-07 同一首歌走进惠州大型演唱会最悉陌生的人萧亚轩
- 2023-03-07 你最珍贵英文怎么说(你最珍贵英文)
- 2023-03-07 Xp4g内存
- 2023-03-07 支付宝广告语(支付宝广告)
- 2023-03-07 游戏里bp是什么意思(游戏BP是什么意思)
- 热点推荐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