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站8

网站首页 产经 > 正文

目无全牛成语的意思是什么庖丁解牛(目无全牛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2022-11-18 16:39:57 产经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目无全牛成语的意思是什么庖丁解牛,目无全牛成语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目无全牛成语的意思是什么庖丁解牛,目无全牛成语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2、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3、出自春秋战国庄子《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4、(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

5、)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人的技艺纯熟。

6、例句:他对这项工作掌握熟练,已经到达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7、扩展资料:近义词:出神入化意思是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还形容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

8、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

9、金圣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10、”(我没有出声,他连忙答应。

11、金圣叹说到:“这真是绝妙。

12、”)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文艺或技艺高超。

13、例句:不知道这位老画师是观察了多少的活虾,才能够画虾画得这样出神入化的。

14、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15、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16、出处:春秋庄周《庄子·内篇·养生主》: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17、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18、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19、译句: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20、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21、三年之后,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22、扩展资料相关背景: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

23、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24、 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

25、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26、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切中肯綮”“庖丁解牛”成语,即出自本篇。

2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目无全牛目无全牛,汉语成语,拼音是mù wú quán niú,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28、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29、出自《庄子·养生主》。

30、成语典故:厨师给梁惠王宰牛。

31、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32、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追求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33、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

34、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35、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

36、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37、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38、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

39、(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40、”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41、”目无全牛源自《庖丁解牛》:“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42、” 释 义 :整个一头牛。

43、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44、比喻技术熟 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45、 《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46、” 意思解释:古代有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所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之后,技艺大进,动刀时只看到皮骨的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47、目无全牛古时技艺高超的厨师庖丁杀牛(庖丁解牛),宰牛刀用了十九年,却没有卷刃,技术十分了得。

48、所以到了最后,庖丁杀牛时已经不用眼睛看了,而是是用心去体会。

49、所有的牛在他面前,不过是一堆牛肉和牛骨的混合物罢了,这就是“目无全牛”的来历。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