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站8

网站首页 产经 > 正文

法国投降时的总统(法国投降)

2022-12-15 04:50:40 产经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法国投降时的总统,法国投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1940年6月5日,300万德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法国投降时的总统,法国投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1940年6月5日,300万德军开始实施攻占法国的“红色方案”。

2、从整个战役态势看,法国灭亡是迟早的事,摆在法军统帅部面前的,要么继续抗争下去,要么寻找一个更体面的投降方式。

3、当然,被吓破胆的贝当等人更趋向于投降与和谈。

4、远在英吉利海峡对面的丘吉尔,自然不愿看到盟友就这么轻易放弃,也在做着最后的努力。

5、但在德军的打压下,尽管他苦口婆心劝告法国人抗战到底,但对方坚称败局已定,唯有投降一条路。

6、此时,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避免二次伤害。

7、德军的进攻目标十分明确。

8、针对惊慌失措、坐以待毙的法军,占据绝对优势的德军,并没有什么缜密的战术,他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推进、推进、再推进,直到对手“俯首称臣”为止。

9、不过,德军在确定目标上还是十分明确的,而且是必须占领,这又是为什么呢?首先,巴黎作为法国首都,德军曾两次差点攻克,可以说是德国人心目中“最大的遗憾”,特别是在这里屈辱地接受一战战败,以及严苛的《凡尔赛和约》。

10、为此,攻占巴黎是德国上下盼望已久的事情,自然也是德军进攻的首要目标。

11、为尽快攻克巴黎,德军A、B集团军群从东、西两方向进行夹攻,旨在速战速决。

12、然而,法国政府面对德军,不仅没有任何反抗措施,反而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

13、德军未费一枪一弹占领巴黎,让德国民众欢呼雀跃,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14、其次,凡尔登因一战残酷的“堑壕战”而出名。

15、在这里,德、法两国进行了一场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随着法军胜利,德军的进攻势头从顶峰跌落,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16、可以说是德军官兵们“心中永远的痛”,“ 欲除之而后快”。

17、德军最高统帅部决定由古德里安承担了此项任务,第19装甲军在他的指挥下,突破法军防线,一路长驱直入,犹如无人之境,凡尔登很快沦陷。

18、古德里安的坦克集群,又马不停蹄地进抵到瑞士边境,彻底关闭了法军试图逃亡瑞士的大门。

19、另一个目标就是,法国人引以为傲的马其诺防线。

20、它不仅成为德军无法逾越的屏障,更是法军实力的最高象征,攻克它,可以彻底地摧毁法国人的斗志。

21、在德军C集团军群和古德里安的合击下,25万守军很快放下了武器,举手投降。

22、面对颓势,丘吉尔仍在努力着。

23、1940年6月10日,隆美尔的装甲师已经攻到距离巴黎50公里处,法军已是最后的挣扎了。

24、雪上加霜的是,这一天,意大利向法国、英国宣战,从阿尔卑斯山进攻法国。

25、眼看法国岌岌可危、大势已去,但海峡另一边的丘吉尔并不打算放弃。

26、第二天,丘吉尔在12架战斗机的掩护下飞往巴黎。

27、这是他自担任战时首相一个月的时间内,第4次到法国,尽管随时可能成为德军战斗机的攻击目标,但依然坚持到法国,商量盟军继续抗战的问题。

28、难道,他的“热衷”背后,还有什么隐情吗?一是,盟军33.5万部队撤往英国,这对丘吉尔来说多少是个安慰。

29、但兵不斗志,武器缺乏,让他对保卫英国没有太多的信心。

30、于是,他坚持在法国的战役,可以充分发挥桥头堡的作用,减缓英国的压力,最起码为英军争取更长的准备时间。

31、二是,就算法国灭亡,敌后抗战、游击战也将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不仅分散德军对英国的注意力,甚至牵制一部分德军,分担一些英军的压力,而且对整个反法西斯同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鼓舞。

32、也就是说,继续抗争下去,对英国有利。

33、更重要的一点,他希望法国海军能前往英国,与皇家海军一道担负起海峡的制海权。

34、尽管英国有英吉利海峡这道天然屏障,但空军的实力明显不具优势,那么增强海军的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了法国海军的支援,守卫本土的信心会更大。

35、然而,法国政府充斥着失败情绪。

36、尽管丘吉尔苦口婆心的相劝,但他们似乎更关心法国向哪里迁都,如何不被德军俘虏,甚至贝当、魏刚等人提出要么停战、要么签订合约。

37、总之,除了戴高乐将军支持游击战外,没有人再想抗争下去。

38、丘吉尔见法国投降决心已定,只好无可奈何地回国。

39、他前脚走,后脚贝当等人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并将法国政府迁往图尔。

40、6月13日,不甘心的丘吉尔第5次前往法国做最后的努力,并表明英国将抗战到底的决心,但没人愿意听这一套。

41、法国投降,德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2、1940年6月13日,丘吉尔眼看着法国投降的决心已定,提出希望将在法国俘获的400多名德军飞行员交给英国看管。

43、原来,深谋远虑的丘吉尔意识到,一旦法国投降,这些俘虏将重新驾驶战机继续对付英国,这对英国来说是个不小的隐患。

44、让他失望的是,虽然法国政府表示同意,但第二天,德军就未放一枪进入了巴黎,法国政府从图尔撤往波尔多,并向德国提出了停战请求。

45、换句话说,此时的400多名德军飞行员,成了贝当等人“献媚”的宝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交给英国人了。

46、巴黎的沦陷,对德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日子”。

47、在一战中,德军曾两度逼近却失败而归,如今未放一枪占领巴黎,喜悦之情可想而知。

48、更让他们高兴的是,在法国政府的干预下,严令民众不得反抗,德军得以在凯旋门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49、这不仅是对法国人的羞辱,更是自德国接受《凡尔赛和约》制裁以来,德意志民族最想看到的一幕,但德国显然未放弃报复法国的想法。

50、在他们看来,最解气的方式,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德国人经历的痛,法国人也要经历。

51、首先,一战时德国投降签字的“福熙车厢”被重新拉出,在这里德国接受了法国人的投降,并拉回德国巡游,这对法国人来说,可谓是“羞辱到家了”。

52、消息传回德国,国内沸腾了,人们纷纷自发上街祝贺,民族尊严得到了空前满足。

53、其次,德国重新拿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并将法国一分为二,德国占领了其最富庶的地区,以及整个大西洋沿岸地区,而德军所有的“吃喝拉撒睡”都由维希政府买单。

54、也就是说,法国不仅成为一个内陆国家,而且还要支付占领军的费用。

55、更重要的一点,在法国南部建立的维希政府和当初的德国一样,只能保留10万人的部队。

56、可见,德国对法国实施了比《凡尔赛和约》更严苛的制裁,一战后,过着憋屈生活的德国人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他们更加疯狂地追随着元首。

57、而作为法国人骄傲的马其诺防线,矗立在法德边境上成了彻彻底底的摆设,它不仅暴露出法国军事思想的短视,成为二战中法国人不折不扣的遮羞布;而且其“完全防御”的建军思想,成了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典型,并沦为国际大笑话。

58、法国是最没有资格当二战胜利国了,二战中他率先投降,可以说是极度耻辱的国家。

59、应该把他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上,取涓他的安理会理事国地位。

60、把所有希望寄托于马奇诺防线上,以为有了这个防线德国就不可能攻入法国,没想到德国从阿登森林跳过马奇诺防线穿过去了,法国门户洞开,剩下的只能投降。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