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站8

网站首页 产经 > 正文

张志和的渔歌子的翻译(张志和的资料)

2022-12-24 17:01:20 产经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张志和的渔歌子的翻译,张志和的资料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张志和(约730-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张志和的渔歌子的翻译,张志和的资料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2〕。

2、其词多描写隐逸生活,写景明丽生动,是早期文人词中的著名作品。

3、特别是《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5、”〔1〕 质朴、清新、淡泊而又寄意高远,以极其自然的手法把诗与画的美融为一体,使人读后只感到自然的美给人带来的愉悦,却连美本身的存在都忘了,不愧为千古传诵的词中精品。

6、除诗词外,他对书画、音乐也无一不精。

7、唐代朱景玄编撰《唐朝名画录》时,把他和另外两个人的画定为“逸品”。

8、按照明代董其昌《画旨》的说法,“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可见“逸品”比“神品”还高,是至高无上的极品了。

9、但董其昌认为“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把“逸品”画家定为只有张志和一个人。

10、〔5〕 张志和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曾经有过一个梦,梦见一棵松树长在自己腹部,后来生下张志和〔3〕。

11、张志和十六岁时“游大学”,以“明经”耀第,向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任命为待诏翰林,并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又赐名“志和”。

12、后来因事贬官为南浦尉。

13、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了老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作官,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悠然徜佯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

14、因常以扁舟垂钓,超然不在尘世中,自称“烟波钓徒”。

15、后世称其“兴趣高远,人不能及”。

16、〔2〕〔3〕〔5〕《全唐诗》中存有他五首《渔父》词,都是写他隐居生活的优秀作品,但因为第一首(见上引)写得太好,其余四首便被它的光辉所掩盖,显得不那样突出了。

17、〔1〕 张志和的哥哥张鹤龄怕他遁世而去,便在越州东城外给他修了几间茅草房,周围花竹掩映,环境优美,让他在那里沿溪垂钓。

18、当时的观察使陈少游经常前往问候他。

19、皇上还曾经赐给他一奴一婢,专门侍候他,供他驱遣。

20、而他却把他们配为夫妻,取名“渔童”和“憔青”。

21、鲁国公颜真卿(唐代大书法家、诗人)在湖州作刺史时,他和隐逸诗人陆羽是颜家的常客。

22、颜真卿初来时看到他的船破旧了,想给他换一只,他谢绝了,说是“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雨言〕间足矣”。

23、〔2〕 一次,颜真卿与众门客会饮,以渔父为题互相唱和。

24、首唱的便是张志和的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6、”颜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一起共和了二十五首。

27、他们传递欣赏并互相赞美。

28、张志和则让人拿来丹青、剪下白绢,为词配画。

29、不一会儿就画了五本。

30、花木禽鱼,山水景象,古今奇绝,无与伦比。

31、画在颜真卿和客人们之间传观、欣赏,大家都叹为观止。

32、〔5〕 《唐才子传》称其“善画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就,曲尽天真”〔2〕。

33、可见其不但“酒酣”以后有作画的兴致,“击鼓吹笛”也能激起他施展作画的绝技,并且他作起画来非常神速,所画景物饱含天真自然的神态。

34、 唐宪宗听到了这些传闻之后,下诏书让人画了他的画像,拿着画像“访之江湖间”,到处找他,但是没找到,最后人们只好把他的诗歌收集起来呈献给皇上。

35、〔2〕〔3〕他的另一个哥哥张松龄怕他“放浪而不返”,会惹麻烦,特地针对他的《渔父》词写了一首和作《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36、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37、”〔1〕〔3〕 他修炼的情况在《续仙传》中有零星的披露,说他是个“守真养气”的人,可以“饮酒三斗不醉”,“卧雪不寒,入水不濡。

38、天下山水,皆所游览”。

39、在常人看来,躺在雪中不冷、跳进水里不湿,已经很了不起了,但那还只是道家修炼中显现出来的某些术类功夫而已。

40、〔5〕 张志和的修炼方法很特别。

41、他经常“沿溪垂钓”,但却“每不投饵”,因其“志不在鱼也”〔2〕。

42、那他坐在那里干甚么呢?借垂钓之名、行修炼之实!溪流在他面前就像一面镜子,他从那里面看到世间万物,看到超越世间的诸神并与之勾通交流,再一直看到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及其构成万物的运动方式。

43、他长期“阅读”这面镜子,而镜中景像则随着他修炼层次的提高而一层层地深化,没完没了。

44、他将自己的修炼心得记录下来,辑为一书,取名《玄真子》,并且把“玄真子”作为自己的道号。

45、该书原有十二卷,总共三万言,但在南宋时已残缺不全,只剩下三卷,被收入《道藏》“太玄部”〔6〕〔7〕。

46、后人称其“著作玄妙,为神仙中人”。

47、〔5〕 就从这残存的三卷来看,其内容也是相当丰富的。

48、但因其义理深奥,不但常人难懂,就是修炼人,不到某一层次,也是很难明白的。

49、《全唐诗》中所存张志和的《空洞歌》即是该书第一卷中的一小段〔1〕。

50、其中“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就隐含了全部读懂《玄真子》的关键:你首先得打通自己的天眼!因为他是在记录自己从另外时空中看到的现象和法理,你如果甚么也看不见,就不明白他在说甚么,就会越读越糊涂。

51、对于道家理论,特别是《道德经》有一定了解的人,可能模糊地懂得其中一些内容,但会感到和《道德经》一样地不可捉摸。

52、其实,《道德经》和《玄真子》的关系,也就一个是纲领、一个是细则;一个是抽象、一个是具体而已。

53、如果把《玄真子》当作《道德经》的一个具体释例,则对两书都能获得更深的理解。

54、 后来颜真卿东游平望驿,张志和喝酒喝到酣畅时,为大家表演水上游戏:他把坐席铺在水面上,独自坐在上面饮酒、谈笑和吟唱。

55、那张坐席在水上一来一去、时快时慢,发出水上行舟一样的声音。

56、接着又有云中飞来仙鹤跟随在他的头顶上。

57、颜真卿等在岸上观看的人们,没有一个不惊异的。

58、不多时,张志和在水上挥手,向颜真卿表示谢意,然后便上升飞去。

59、〔5〕另一说法则称“后传一旦忽乘云鹤而去”,说他是乘着云鹤飞走了。

60、〔2〕 历来修成“白日飞升”的人就少之又少,因此才不被人们普遍地承认。

61、像他这样当着许多人的面,其中包括像颜真卿这种颇有名望的一代名臣、历代的大书法家,就悠悠然飞升而去,实在是古往今来历史上罕见的奇观! 参考文献 〔1〕 《全唐诗》卷308; 〔2〕 《唐才子传》,〔元〕辛文房撰,卷三; 〔3〕 《唐诗纪事》卷第四十六; 〔4〕 《唐诗别裁》卷第十四; 〔5〕 《续仙传》,以及《太平广记》第二十七卷,神仙二十七; 〔6〕 《直斋书录解题》,〔南宋〕陈振孙着; 〔7〕 《玄真子外篇(三卷)》,参见《道藏ܫ太玄部》,《正统道藏》第242册,艺文印书馆印行;另外,《四库提要》中也有收录。

62、姓名: 张志和 又名: 初名龟龄 号烟波钓徒 字子同 浪迹先生 玄真子 性别: 男 生卒年: 公元前743?-公元前810? 所属朝代: 唐代 所属文学时期: 隋唐五代文学 代表作品: 渔父歌 同时期作家: 孟郊 韦应物 作家生平 作家生平 张志和 张志和(743?-810?),初名龟龄,字子同,号烟波钓徒、玄真子、浪迹先生。

63、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

64、肃宗时以明经擢第,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

65、后因事贬南浦尉,而绝意仕进,隐居江湖。

66、大历九年(774)游湖州刺史颜真卿幕,撰《渔歌子》词五首,广为传诵。

67、又工诗善画。

68、 张志和 唐诗人。

69、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

70、年十六游太学,举明经。

71、肃宗时待诏翰林,贬南浦尉,后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

72、与颜真卿等为友。

73、善歌词,能书画、击鼓、吹笛。

74、作品多写隐居时的闲散生活。

75、其词今存《渔父》五首,描写季节景物,鲜明生动,为早期文人词中著名之作。

76、另有《玄真子》。

77、 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

78、年十六,举明经。

79、肃宗时待诏翰林。

80、后不复仕进,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叟。

81、诗九首。

82、 张志和(约730~约810 )唐代诗人。

83、字子同,初名龟龄,兰溪人。

84、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

85、后因事贬为南浦尉,未到任,还本籍,亲丧不复仕。

86、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钧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万言,因以为号。

87、兄鹤龄,恐志和遁世不归,为之在越州(今绍兴)城东筑茅屋一所。

88、志和居之,尝有吏人派志和为淘河夫,即亲自执蕾劳作,毫无怨色。

89、观察使陈少游闻而谒之,坐必终日,题其所居为馆真坊。

90、又因草堂椽拄,皮节犹存。

91、全无斧斤之痕,门巷更为漱隘,门隔流水,十年无桥,乃出资稍扩其居,“并造桥,时称回轩巷、大夫桥。

92、肃宗赏赐奴婢各一,志和使结为夫妇,取名“渔童”、“樵青”。

93、人间其故,答道:渔童使捧钧收纶,芦中鼓泄,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

94、”陆羽、裴休问有何人往来?答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

95、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何有往来?!”颜真卿为淤州刺史,张志和乘敝舟往访,颜欲为他造新船,张道:“搅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诉讼江湖之上,往来茗冒之间,即野夫之幸矣!”其诙谐辩捷,类皆如此。

96、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

97、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

98、尝于颜真卿席间与众客唱和渔夫词,张志和首唱:“西塞山前白鸯飞,桃花流水阙鱼肥。

99、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00、”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

101、志和复剪素写景,须臾五本。

102、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凤月,皆依文章,曲尽其妙。

103、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

104、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定逸品三人,张志和居其一。

105、明董其昌《画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106、” 张志和既为山川隐逸,著作玄妙,故后世传为神仙中人。

107、如《续仙传》云,玄真子“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

108、”唐李德裕评张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

109、”可谓恰到其分。

110、唐代诗人。

111、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烟波钓徒,浪迹先生,玄真子。

112、浙江省兰溪(今属金华市)人。

113、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

114、后因事贬为南浦尉,未到任,还本籍,亲丧不复仕。

115、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万言,因以为号。

116、兄鹤龄,恐志和遁世不归,为之在越州(今绍兴)城东筑茅屋一所。

117、志和居之,尝有吏人派志和为淘河夫,即亲自执蕾劳作,毫无怨色。

118、观察使陈少游闻而谒之,坐必终日,题其所居为馆真坊。

119、又因草堂椽拄,皮节犹存。

120、全无斧斤之痕,门巷更为漱隘,门隔流水,十年无桥,乃出资稍扩其居,“并造桥,时称回轩巷、大夫桥。

121、肃宗赏赐奴婢各一,志和使结为夫妇,取名“渔童”、“樵青”。

122、人间其故,答道:渔童使捧钧收纶,芦中鼓泄,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

123、”陆羽、裴休问有何人往来?答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

124、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何有往来?!”颜真卿为淤州刺史,张志和乘敝舟往访,颜欲为他造新船,张道:“搅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诉讼江湖之上,往来茗冒之间,即野夫之幸矣!”其诙谐辩捷,类皆如此。

125、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

126、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

127、尝于颜真卿席间与众客唱和渔夫词,张志和首唱:“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28、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29、”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

130、志和复剪素写景,须臾五本。

131、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凤月,皆依文章,曲尽其妙。

132、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

133、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定逸品三人,张志和居其一。

134、明董其昌《画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135、” 张志和既为山川隐逸,著作玄妙,故后世传为神仙中人。

136、如《续仙传》云,玄真子“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

137、”唐李德裕评张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

138、”张志和(730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

139、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

140、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

141、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

142、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

143、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

144、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

145、著有《玄真子》集。

146、事迹  张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国从鼎盛跌落中衰的转变期,“安史之乱”对他的思想和处世立身产生消极影响。

147、张志和不过他志不在官,只是守持真元,葆养神气,已有卧在雪地上不怕冷,进入水中不沾湿的功夫。

148、   唐肃宗年间,张志和离开了养育他的婺城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

149、不久一举明经擢第,此年仅16岁。

150、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肃宗皇帝献策,可谓少年得志,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

151、正当他少年春风,荣宠之际,却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贬为南浦(今江西南昌西南)为尉官。

152、虽然被贬时间不长,中途即量移他郡,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长安,但却在他心灵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场,泯灭仕念。

153、于是趁家亲亡故之机,以奔丧为由请求辞官返金华。

154、张志和(743?-810?),初名龟龄,字子同,号烟波钓徒、玄真子、浪迹先生。

155、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

156、肃宗时以明经擢第,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

157、后因事贬南浦尉,而绝意仕进,隐居江湖。

158、大历九年(774)游湖州刺史颜真卿幕,撰《渔歌子》词五首,广为传诵。

159、又工诗善画。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