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站8

网站首页 产经 > 正文

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五线谱(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

2022-12-28 15:21:20 产经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五线谱,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悲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五线谱,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悲怆是贝多芬伟大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第一首(按顺序)出名的、有代表 性的、被出版商附加标题的重要作品。

2、在整个贝多芬的全部作品中,悲怆 奏鸣曲也是作为他第一阶段创作期的必须提及的重要的代表作品(同期还 有英雄交响曲等等),可见其地位。

3、而月光是偏中期作品,个人认为可算 作古典至浪漫的一个小小的分水岭(月光第一乐章打破了古典奏鸣曲快板乐章的传统,踏板的全面使用也可算作“正式”宣告了现代钢琴的全面登场),也是相当有代表性和重要的作品。

4、比 较两部作品的难度,特别是教师作为教学曲目的选择上,决不应单单从纯 技术的角度看,对作品内容、表达情感深度的理解能力(这里会涉及触 键,踏板的运用,rubato的运用等高层次技巧),更为重要。

5、如果比较整 个的两部作品,难度是不相上下的。

6、但是本帖有个限定范围:悲怆一乐章 和月光终乐章。

7、这是个重要的因素,而且这两个乐章也是各个音乐学院 钢琴考试(包括主、副科)考学的常用曲目,难度的分析和比较一定程度 上是可行的。

8、 分析这两个乐章的差别,最主要应该先从乐章在奏鸣曲中的作用和地位来 分析。

9、众所周知,奏鸣曲作为维也纳古典音乐时期最流行最风靡的题材, 它的深度,影响力的体现,就必须提到一个重要的乐曲结构,即曲式:奏 鸣曲式。

10、简单来说,奏鸣曲在那一时期是一个三(四)乐章的题材,而真 正运用标准奏鸣曲式写作的部分,通常只有第一乐章。

11、而奏鸣曲式由于其 丰富的相对复杂的结构性,使得表达较为深刻的思想性和内涵成为可能, 所以倍受当时作曲家推崇。

12、正因为如此,在当时的奏鸣曲中(包括海顿莫 扎特贝多芬),每一部作品的第一乐章是最能体现其内容、思想、深度、 全曲精髓的部分。

13、第一乐章在这一时期的大多数奏鸣曲中,几乎是全曲思 想的主要展现。

14、而悲怆和月光这两部作品同样如此。

15、简单介绍一下,奏 鸣曲的二乐章,通常为慢板乐章。

16、终乐章,快板乐章,回旋曲和回旋奏鸣 曲式较多。

17、回旋奏鸣曲式是回旋曲和奏鸣曲式的一种结合。

18、由于其奏鸣曲 式概念中的发展部由回旋曲曲式中本身存在的插部演变而成,所以,此曲 式的冲突性大为降低,思想内容深度也相对缩减不少。

19、这是由原因和道理 的。

20、奏鸣曲作为多数有三个乐章的套曲体裁,其常见的主要表现手法(从 贝多芬时期开始为甚)为: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强烈的个性表达,丰富 的思想内涵,戏剧性的激荡人心的冲突。

21、通常篇幅也较长。

22、第二乐章,慢 板,抒情性,激烈冲突之后的冥想,恬静,优美。

23、第三乐章,回旋曲的快 板,单纯的回旋曲曲式源于民间庆典,由主部、主部再现和无数插部构 成:即A-B-A-C-……-A。

24、这样的曲式,会强调主题的特征,同时展开不会 太远,相对篇幅不会太过冗长,毕竟已经是终板乐章,利索的结束是作曲 家的主要目的。

25、回旋奏鸣曲式具备二者的特征,但体现的仍是回旋曲的目 的,既单纯、热烈,快速。

26、经过上面的简单叙述,出于这些原因,贝多芬 作品乐章间的难度差别和技术特点一目了然!以上是广义上的说明。

27、第一乐章: 引子(1-10) 呈示部(11-132或134) (11-27)第一主题 (27-50)连接 (51-88)第二主题 (89-112)第一个结束主题 (113-121)第二个结束主题 (121-125)主要主题的双片段 (125-132或134)连接 结束部(279-312) (297-300)引用慢板引子 (301-305)引用第一主题部分 (305-312)动力结束 呈式部主部:是奏鸣曲式的开始部分,也是陈述第一主题的部分。

28、 主题方面:富有动力性,热情豪迈,刚劲有力,较少应用抒情性的主题。

29、 调性方面:一般在主调上进行并结束在主调上。

30、当主部结构为单二部或单三部时,它们的中间部分也可能转至其它调。

31、 结构方面:常见的有乐句、乐段或单三部曲式,早期的奏鸣曲式,结构比较短小,在贝多芬以后的奏鸣曲式中,也常有主部为三部性结构。

32、 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

33、悲壮的慢板引子揭开了全曲的序幕。

34、第一小节严峻阴森的和弦象征着残酷命运的威胁,级进上行附点音符的哀求音调与之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两种因素的矛盾冲突,奠定了引子发展的基调。

35、这个戏剧性动机是整个引子发展的核心: 接着,阴暗的减七和弦一次次鸣响,痛苦哀求的音调在高4度、高8度处反复模进出现,当曲调上行到高音"降A"时,一串下行的快速音型飘忽而过,使人仿佛听到轻轻的叹息。

36、在引子结束处,从高音倾泻而下的一连串快速半音且蕴积着反抗的情绪,为后面爆发的涛涛怒潮作准备。

37、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以奋发向上、奔腾不息的音流反映了人们向命运挑战的气势、与黑暗势力搏击的决心: 右手笔直上升的音型、坚定有力的节奏、左手分解八度的主音持续音一出现就具有召唤人们进行斗争的力量。

38、 副部活泼、抒情的主题在低音区和高音区一唱一和,感人动听。

39、左手舞曲性的伴奏织体,充满生气,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的向往和欢乐的遥想: 活跃的上行跳音,带有倚音的附点音符和轻巧的三连音下行音调具有幻想的意味。

40、浓重低音与明快高音的色彩对比更增加了欢乐的气氛。

41、它表现了厄运的幽灵无法阻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幸福理想的憧憬。

42、呈示部的结束部在降E大调上开始,以主部的材料变化写成,左右手连续不断的半音反向进行,掀起了更汹涌的反抗热潮。

43、这股音流从低到高、从弱到强,把主部的斗争情绪推向高潮。

44、整个呈示部在高潮出现的强劲和弦中结束。

45、 展开部以引子的素材在g小调上开始,集中凝练的音乐形象,描绘了阴暗势力、残酷命运的威胁依然存在,受伤的心灵仍在隐隐作痛。

46、接着激昂奋进的上行音调在左手分解八度持续音衬托下与引子中哀求音调的轻吟形成对照: 这两种冲突因素互相交替先在e小调上出现,又在D大调、g小调上重复。

47、接着,滚滚向前的分解和弦不断蠕动象远处传来的雷鸣,昂扬激进的音调反复插入与之交替,掀起一个个浪潮。

48、 第一乐章的再现部一往无前、坚定有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奏出了胜利的凯歌,最后几个所向披靡的和弦宣告了光明战胜黑暗的胜利,显示了人"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力量和气概。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