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 > 正文
付巧妹
针对重要遗址展开更多维度的研究探索和更深度的信息融合,将为我们在更大的时间尺度和地理范围揭开人类神秘的过去,带来更多元的遗传学证据和细节性认识,为科技考古带来更多活力
考古是通过物质遗存研究逝去历史的学问。当前,在影像学、年代学、基因组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学科的渗透下,通过各种科学技术的运用,考古得以更精确地揭示古代遗存的面貌和特征,更广泛提取考古遗存包含的多样化信息。科技,让考古学迸发出新的活力。
考古学研究从来不是一门学科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集多学科所长、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多学科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使中国考古正在全方位进行跨学科融合,而面向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等国际考古研究的前沿性课题,更使中国考古不断延伸研究触角、细化学科分支。
以古基因组学为例,作为考古学、人类学、生物信息学和遗传学等多学科融合产生的新方向,其最新的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让我们能够从人类化石、骨骼遗骸或是曾经生活过的地层的沉积物里提取到千年、万年乃至十几万年前人类的DNA,直接观察到史前人群的遗传成分,从而分析他们的演化过程和遗传历史,了解相关人群的亲缘谱系和祖先来源。近年来,考古学与古基因组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科学家们通过深度解析世界各地所发掘的考古遗存材料,为人类起源与演化历史带来许多新的认识和突破性发现,而该学科方向也因此成为国际科技考古及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热点和前沿趋势。
我国在古基因组学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自2017年以来,通过创新关键技术开展系统性研究,在我国以及东亚不同人群的形成特点、迁徙融合模式与环境适应性方面已取得一系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突破性进展。可以说,这一技术在助力考古人从遗传学角度探源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尽管过去10多年来的跨学科研究让我们对东亚,特别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人群的迁徙、演化和适应历史有所了解,但仍有许多科学问题亟待探索。同时,随着古基因组学的发展,更多新研究方向兴起并与更多学科领域交叉融合,为我们开展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打开更多新窗口,相信这将为揭示东亚人类遗传历史的相关缺环和细节带来更多关键性信息。同时,针对重要遗址展开更多维度的研究探索和更深度的信息融合,将为我们在更大的时间尺度和地理范围揭开人类神秘的过去,带来更多元的遗传学证据和细节性认识,为科技考古带来更多活力。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本报记者杨雪梅、周飞亚采访整理)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
- 2023-08-27 美国对中国这招,其实是一记“七伤拳”!
- 2022-03-11 天气预报:03月11日垫江白天预报和夜间预报
- 2022-02-22 天气预报:02月22日北碚白天预报和夜间预报
- 2022-05-27 天气预报:05月27日梁平白天预报和夜间预报
- 2023-08-27 北京此轮强降雨已致11人遇难 其中2人在抢险救灾中因公殉职
- 2022-03-12 天气预报:03月12日长寿白天预报和夜间预报
- 2022-01-28 天气预报:01月28日合川白天预报和夜间预报
- 2022-04-22 天气预报:04月22日璧山白天预报和夜间预报
最新文章:
- 2023-08-27 韩国持续暴雨导致的死亡人数上升至35人
- 2023-08-27 考古科学大会举办
- 2023-08-27 美国阿拉斯加州海域发生7.2级地震 已发布海啸预警
- 2023-08-27 中国天眼揭秘黑洞射电辐射“脉搏”
- 2023-08-27 国际电工开关插座为什么那么便宜
- 2023-08-27 2023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 2023-08-27 阿联酋今夏气温首次突破50摄氏度
- 热点推荐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