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站8

网站首页 互联网 > 正文

T40的屏幕也显示出与各批次的区别 比之前更明显

2021-10-15 11:23:59 互联网 来源:
导读 附近的IBM ThinkPad T40是一款低配的迅驰机型,硬件配置为奔腾M 1 3 GHz 256 MB 40 GB 14 1英寸XGA combo IEEE 802 11b 100

附近的IBM ThinkPad T40是一款低配的迅驰机型,硬件配置为奔腾M 1.3 GHz/256 MB/40 GB/14.1英寸XGA/combo/IEEE 802.11b/100m/56 K调制解调器/32 MB ATI镭龙7500,可以满足一般的应用需求。

升级原因

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盲目的跟随者,所以在一切落实之前都要给出理由,笔记本升级也是如此。用了一段时间,感觉这款T40在我的应用范围内有些勉强。首先,处理器频率较低,1.3GHz是英特尔发布的通用电压奔腾M中频率最低的产品。其次,T40的标准内存只有256MB,运行Windows XP时也只是处于温饱状态。系统启动后,剩余内存只有100多兆,一旦运行Photoshop等大型程序,内存就会捉襟见肘。再来看硬盘,虽然40GB的容量不算小,但T40组装的硬盘属于IBM Travelstar 40GNX系列(后来因为IBM硬盘事业部被日立收购而被贴上日立的标签),其具体型号为IC25N040ATCS05。这款硬盘是IBM于2002年4月推出的首款9.5毫米5400 rpm硬盘。将40GNX与市场上主流的笔记本硬盘进行对比,这款40GNX已经是“廉颇老人”——,不仅性能差,而且工作噪音大,所以硬盘也是T40升级的重点对象。最后,手边的索尼爱立信T618手机具有蓝牙功能,但在所有T40机型中,蓝牙模块仅在高端机型中加载,因此在这款T40中加入蓝牙模块也是本次升级的内容之一。

转型思路及可行性分析。

而且硬盘和内存的升级比较简单,普通用户可以自己操作。市面上大部分笔记本硬盘都是9.5毫米大小,可以直接更换。内存选择空间比较大,只要带着,肯定能找到适合该机的品牌。

本文重点介绍了CPU和蓝牙模块的升级。T40的CPU为奔腾M 1.3GHz,原本计划升级为奔腾M 1.6GHz,后来发现市场上可以买到采用Dothan内核的奔腾M(如奔腾M 745、奔腾M 755、奔腾M 765,对应频率分别为1.8GHz、2.0GHz、2.1GHz)。多森芯奔腾M采用0.9nm制造工艺,发热量更低。L2缓存达到2MB,是Banias核心奔腾M的两倍。如果T40能够升级到多森核心的奔腾M,性能肯定会有所提升。Dothan奔腾M的外观和引脚排列与第一代奔腾M完全一样,如果要升级,更要注意功耗和CPU散热。

有数据显示,虽然多森核奔腾M的运行频率普遍高于巴尼亚斯核奔腾M,散热也会相应更多,但由于前者采用90nm制造工艺,工作电压低于巴尼亚斯,最大功耗低于巴尼亚斯核。根据英特尔的相关信息,Dothan(即英特尔给出的TDP)的功耗仅为21瓦,比Banias内核中奔腾M的24.5瓦功耗低10%(见表)。此外,我还对比了搭载奔腾M 735的IBM T42和T40散热器的异同,发现T42的散热器除了增加了一个小散热片和一个热管来散热显卡之外,其他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说,为了让CPU稳定工作,笔记本的CPU电源电路、散热器、风扇的设计都会有一定的余量。所以,T40升级为采用Dothan核心的奔腾M,在供电散热方面应该没有问题。

综合考虑价格和性能等因素,我最终决定选择奔腾M 745作为升级对象,得到它的价格为1230元,相比奔腾M 755和765来说性价比非常高。

蓝牙模块的升级比CPU容易很多。ThinkPad机型内置的蓝牙模块通常是CDC接口(CDC是IBM笔记本中的一种子卡)。T40的CDC插槽安装了Modem模块,所以升级蓝牙模块时,只需要拔下Modem,换上蓝牙模块即可。如果您仍然想保留调制解调器,您可以选择蓝牙/调制解调器组合卡。

本文是站长5月份发表的T40使用随笔的续篇。已经两个月了,期间经历了T40的市场情况。结合站长近段时间使用T40p的经验,站长认为有必要再组织一篇文章对这些情况进行总结和补充,所以才有这个续集。

作为本文的开篇,我们就来说说在mainland China许可的预装系统中的一个bug,即在mainland China许可的高端机型(如内置蓝牙的92C、G1C)预装的系统无法使用蓝牙。这个问题早在今年5月就有网友在论坛中提到,经过研究提供了解决方案。不过,后来有网友不断反映这种情况。6月,站长恢复了最新的授权光盘。

复到T40p-G1A和92H上面,同样有这个问题。经调查,这个问题在最新出厂的T40相应机型上面的系统仍然有此问题,如果有网友使用了内置蓝牙的T40机型,使用了行货恢复系统无法使用蓝牙的,请参考上面的解决方案连接。

在写T40使用随笔一文的时候,站长使用的是装备了Radeon9000 32MB显存的机型,其时测试3DMark2001SE的XGA 32bit得分是5153分。这次站长换上了T40p,装备的是Radeon File GL 9000 64MB显存,根据IBM网站的资料,后者使用和前者相同的核心,只是增加了32MB显存和优化了驱动程序,按照常理3DMark2001SE得分并没有寄予过高的期望,因为对比T30用的Radeon7500(16MB显存)和T40用的Radeon7500(32MB显存)的得分只有不到15%左右的差距,但在T40p-G1A上面装上Windows2000 Advanced Server(英文版)+SP4,DirectX8.1之后,运行3DMark2001SE,出来的得分吓了一跳,竟然一下子跳到了7330分,比Radeon9000(32MB)提升了42%之多,这个得分在ThinkPad机型中令人感觉实在是高得太过瘾了。以前在T30的SXGA+机型上打魔兽3,总感觉不爽,流畅两字还不好提,现在好了,T40p上面打了一会魔兽3,感觉实在是太妙了。站长现在还无法估量增加的32MB显存起的作用大,还是优化了驱动程序的作用大,但毫无疑问的是T40p在3D性能上继承并且超过了A系列P机型的位置了。

T40上市初期,不少网友反映内置的DVD+CDRW COMBO性能不佳,刻录性能不理想,甚至经常有人反映读CD都有问题。经过这几个月时间的使用,站长发觉这件事情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COMBO本身的性能,由于T40使用的是9.5mm规格的驱动器,在机械性能上面是很有可能比以前12.5mm规格打折扣,这个规格上面的改变,应该是可能导致网友反映性能不佳的一个因素之一。在T40上市的早期(一个季度之内),站长见到的COMBO均为MATSHITA UJDA745,日本制作,可能是制造工艺趋于成熟了的原因吧,最近一两个月就开始看到在菲律宾制造的了,当然还是相同的型号,从传统的观念来看,早期的COMBO的情况和产地应该没有关系。这里要提一个可能是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就是预装系统的DLA,这个功能在出厂系统缺省时是打开的,会影响CDR刻录甚至CD读取性能,用户可以在资源管理器找到COMBO的属性,关闭这个功能,多数用户反映这样可以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T20-30,T系列的键盘遭受到众多用户的非议,事情上确实也是,和T20之前的600X相比,T20的键盘实在是差得太远了,软绵绵的感觉十足。站长记得2000年年中的时候看到<<个人电脑>>上面关于T20测评文章,只是轻轻地描了一笔说什么”比之前的600系列键盘有点不如”这样的话,这当然可以理解商业媒体的用辞,但IBM却心里清楚得很,所以这次IBM决定洗心革面,努力把T40的键盘设计回复600系列时候的水平。实际使用,确实比之前的T20-30好了很多,踏实多了,只不过站长认为和600系列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果给T20的键盘手感打60分,600系列打95分的话,那么T40就得个85分差不多了。为什么站长给600系列键盘打95分?不是因为它没有浏览辅助前后翻键,而是它的空格键硬了点,打着打着拇指很容易痛,呵呵。T40的键盘虽然没有达到600系列那个颠峰,但却也营造了另外一个气氛,就是声音安静多了,只要轻轻地敲键盘,几乎不会出出声音,这一点是比600系列键盘要好的地方。T40的键盘目前主要有两个产地,分别是中国和泰国,查看了多台T40的键盘,站长发觉中国产的键盘声音清脆,似乎键高要低些(即按下去的距离),近似“嚓嚓”声;而泰国产的键盘则声音沉些,没那么清脆,似乎踏实一些,各有特色,而且很容易分辨,都不明白这两个生产厂是如何按照IBM的标准来生产的,也不知道IBM到底是如何检验这些配件的。

T40的屏幕也随着各个批次的不同,体现了差别也比以前更为明显了。也许是还包括了屏幕盖的组装工艺吧,相同产地的T40P,站长见过都是6月份的机型,一批是G1A,一批是G1H,用大致相同的力度压屏幕外盖,那批(好几台)G1A的屏幕水波纹就硬是比G1H的明显。这种情况在相同型号(不再是A和H的对比)的其它型号也见过。当然从总体上来说,T40的屏幕保护盖(包括外壳和屏幕本身吧)还是比之前的T系列有明显改进的。不过T40的显示屏却始终给站长留不下好印象,先不说它无法和站长用惯的A31p的FlexView屏幕相比,主要是站长在四月初的时候到手的一台237392H,仅仅不到一个星期就出现了条竖状黄线,结果送回香港换了一台,这是站长这几年中第一台在自己手上出现硬件问题的ThinkPad;同时另外一个网友的一台237392H,一个月之后同样故障,送蓝快联保去了。这个很可能是早期的T40高端机型的瑕疵。同时,所有T40机型中,站长发现在启动自检过后,开始启动操作系统前换屏幕的片刻,都会有一条白线闪过,如果是启动到DOS则会看得更明显。目前尚不清楚这个现象到底是硬件设计上的瑕疵,还是其它因素的影响,希望它不会成为一个隐患。

T40的USB2.0驱动安装一直让许多T40用户找不着北。其实安装USB2.0驱动并不困难,尤其WindowsXP,只需要安装INTEL的855芯片组驱动,再打上SP1,然后安装USB2.0驱动就行了;而Windows2000则由于微软在6月份下旬发布了SP4之后也变得容易安装了,和XP一样,安装了INTEL的芯片组驱动、打上SP4之后,再安装USB2.0驱动即可。安装USB2.0驱动,在设备管理器中双击那个“通用串行总线(USB)控制器”,重新安装(升级安装)方式,找到解压USB2.0驱动的目录来安装。

T40虽然是采用Centrino(Pentium-M)框架,并且通过重新设计使得机身厚度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并且号称5小时续航的电池时间。这其中IBM用了两个取巧,一是加大了机器的宽度,较之前的T系列明显宽了一些,更是比600系列宽了1cm以上,这样使得T40有更多的面积来进行设计;二是T40降低了屏幕亮度,和T23相比尤为明显。然而就机器本身的散热状况并不如人愿,首先是掌托右边的硬盘位置发热相对之前的T系列并没有明显改善;其次机器本身的发热却也挺厉害的,在高频的机型上面表现更为突出,全速运行的情况下,半小时以上,首先是机器硬盘位置开始发热,稍后该位置的发热会传递到掌托的中间位置(UltraNav位置),让人感觉是无线网卡在发热,同时底部内存位置、CPU下方,都明显感觉到热、以至烫手(脚)的程度,上面的典型情况是指在没有空调的夏天(当然风扇和窗户还是打开的),如果在空调房间这个情况可以得到很大改善。回顾从600系列到T20到到T40,机器的发热度越来越难控制,而均衡度越来越受到打破,可以肯定地说,T系列的人性化越来越好(如键盘灯、浏览导航键、音量控制按钮),但使用舒适度却在下降(主要就是发热所致)。然而这个却是整个行业的通病,谁让我们拼命地追求性能和速度呢?

T40于今年3月份中旬发布,到4月初的时候全面上市,至今已经有近五个月时间。经过这近五个月时间的洗礼,T40已经步入市场主流机型,成为ThinPad的主打机型,价格也普遍下降了20%以上,目前低端机型已经和T30、T23断货时价格只差数百元,性能价格比相当不错。从过去几个月的时候来看,T40的综合表现尚可,但从站长所见证的情况来看,T40的返修率无疑是比T30同期大了,这很让人体会到了一丝丝的无奈。作为一个经历了ThinkPad颠峰之作的600系列的用户,站长对于现时T40的状况也表示理解,但却很难接受它的继续堕落。回顾600系列的时候,从键盘到边框,无不坚固皮实,尤其是键盘两侧的边框,当时IBM采用的是金属用料,用力按压都几乎不会感觉到变形或下陷,然而今日的T系列(包括T20-40),无论是键盘两侧,还是机背,绝对的软绵绵,论坛上也曾经有过不少的网友反映边框断裂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被蓝快冠以“人为故障”的罪名而不加保修),也难怪T40遭受众多的非议,其实这些非议已经从上市之前或上市初期对接口布局的,转移到后来/现在对做工的非议了,这当然还包括光驱接口的空隙、电池松动、屏幕边框漏光等现象。

在竞争激烈的时代,IBM正努力最大限度地保证机器的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对用户而言就是价格了),虽是T系列现时的做工无法和几年前的600系列相比,但较之其它厂商却还是保持一定的优势,尽管这种优势正在慢慢丧失。IBM似乎正努力以T40营造一个新的经典,但站长认为T40正迈向走钢丝一样的危险,它的很多方面已经达到了用户可接受的临界线(也就是上面提及的降低成本与品质的平衡点),IBM再不及时反省把握好,一旦失去这个平衡点,ThinkPad也许就面临着当年IBM硬盘一样的境地。纵观现时的IT行业,我们却又不得不万般无奈地面对这个现实。无论IBM如何努力地宣传,却始终掩盖不了一代不如一代的做工(返修率)的事实,虽然价格也随着一代一代地降低,而且这也是整个行业的普遍行为,也许一个企业不这样做的话它的存活已经成了问题。对于用户而言,这种普遍行为到底是祸是福?也许只有历史才能验证了。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