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英文翻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译文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3、出处出自《论语·学而》扩展资料《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2、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3、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4、《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
5、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6、2、《论语》主要内容《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7、《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8、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9、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
10、”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11、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2、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13、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14、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15、“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16、3、后世影响《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17、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18、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
19、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20、《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
21、“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22、”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23、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2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5、”的意思就是“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所谓“愠”,就文字解释,是放在心中的怨恨,没有发出来,在内心中有烦厌、厌恶、讨厌、怨恨之感。
2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7、”所谓“愠”,就文字解释,是放在心中的怨恨,没有发出来,在内心中有烦厌、厌恶、讨厌、怨恨之感。
28、那么,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
29、那我宁可不当君子,你对我不起,我不打你,不骗你,心里难过一下总可以吧!这也不可以,才是君子,实在是做不到。
30、愠:怒,怨恨的意思。
31、当遭到人们不理解时,能够做到不生气不怨恨,也是一种君子的行为。
32、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处理矛盾的办法。
33、在生活中,人和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34、求同存异,宽容谦让,才会有人际关系的融洽,社会的和谐稳定。
35、多倾听别人的心声,允许别人发表不同的见解,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胸怀。
3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37、出自《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知”在古代汉语里,除了相当于“知道”、“知识”外,还经常与“智”字通用,相当于“智慧”。
38、例如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个“知”,即为聪明、智慧之意。
39、“人不知而不愠”的知,既可以作“知道”讲,也可以作“智慧”讲。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
- 2022-07-11 过马路玩手机罚款 罚多少钱为什么要罚款
- 2022-07-06 波兰男子驾考192次未通过 具体是怎么回事
- 2022-05-01 任正非 我不是乔布斯 谁是任正非怎么说
- 2022-05-12 海南现房销售制度 制度内容是什么具体情况是
- 2022-07-10 丹平快速路一期北延段高架桥及主线将于8月7日通车
- 2022-07-06 女孩货拉拉跳车前1分钟监控 货拉拉怎么说
- 2022-06-12 买两套公寓只有一扇门 网友:买房需谨慎全是坑
- 2022-06-11 全时便利店京津门店月底全关 这是怎么回事
最新文章:
- 2022-07-21 单的偏旁部首是什么(在线解答)
- 2022-07-21 鼓槌石斛种植方法(鼓槌石斛这样养的壮)
- 2022-07-21 单提马横车布局陷阱(单提马)
- 2022-07-21 清朝的八旗指的是哪八旗(清朝的八旗指的是哪八旗呢)
- 2022-07-21 忧愁是什么仿写句子(需要怎么比喻)
- 2022-07-21 木棉花的花语是什么(木棉花的意义)
- 2022-07-21 武城地图高清版(武城地图)
- 热点推荐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