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幸福公社红酒杯,幸福公社团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华容乡镇简介华容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3′56〃,北纬29°31′46〃。
2、三国吴太帝黄龙元年(229)于今县东二里是置安南县。
3、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县城迁河西,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迁今城东紫港口,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因避水患,复迁河西故址。
4、民国以前,县、城同名,通称华容;民国元年(1912年)称章台镇,1950年称城关镇。
5、县城得名来源于春秋时楚所筑章华台、容城。
6、200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万人。
7、规划面积25平方千米,其范围:东起胜峰乡石伏村,西抵马鞍山,南达护城乡麻里泗集镇,北至万庾镇石山矶。
8、万庾镇:位于县城北7.5千米处。
9、建国前属万庾乡。
10、建国后为第4区区辖镇,1956年撤区并乡时为万庾乡。
11、1958年属护城公社,1961年从护城公社划出,成立万庾公社,1984年改为建制镇。
12、面积96.7平方千米,10495户,总人口40289人。
13、原辖29个行政村,275个村民小组。
14、现辖26个村,2个渔场,1个居委会,264个村民小组。
15、宋家嘴镇:据史籍记载,隋代全县版图为十都,宋家嘴即为都埠之一。
16、初为宋姓人户聚居地,故名。
17、原址在今镇区下游2里许的藕池河堤上。
18、1953年整修大堤时移于今地。
19、建国前属清凉乡,解放初属3区,后改隶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定名宋市乡,1958年隶属护城公社,1959年改鲇鱼须公社,1961年从鲇鱼须公社划出建宋市公社,1983年2月社改乡,随后改为建制镇。
20、面积40.4平方千米,总人口21230人。
21、辖13个村、2个场、1个居委会、153个村(居)民小组。
22、鲇鱼须镇:建国前属清凉乡。
23、解放后,今镇域范围建为准里、时家、保安、黄洋、普贤5乡及鲇鱼须镇,隶3区,后改为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改为时家圻乡,鲇鱼须镇升为县属镇。
24、1958年公社化时属护城公社,1959年分为鲇鱼须公社,1961年再与宋市公社分开,建为鲇市公社。
25、1966年镇区复为县属镇。
26、1969年镇区并入鲇鱼须公社,1980年镇、社分家,镇区复为县属镇。
27、1984年,镇、乡合为鲇鱼须镇。
28、普贤冈集镇。
29、北景港镇:位于华容县南部。
30、辖区旧名禹甸垸,原为牛氏湖、西湖及藕池河滩涂、淤洲。
31、1902年前后由各地流入县境的移民组织开垦。
32、取《诗经》“自古南山,神禹甸之”之义,名禹甸垸。
33、建国前属景港乡,建国后划为景港、横洲、中岭、北岭、禹九等乡,属2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景港乡;1958年与新河乡合并成立新景人民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定为景港公社。
34、1984年,为北景港镇。
35、面积75.7平方千米,总人口39227人。
36、辖27个村、两个渔场、1个林场、2个街道居委会。
37、镇区北景港,早期街道建于藕池河堤上,1953年为整修河堤迁入堤内;1951年即建为2区区属镇,1956年为县属镇,1958年改为社属镇,1966年再度为县属镇,1969年复为社属镇,1980年恢复为县属镇,1984年与景港公社合并,为北景港镇镇区。
38、治河渡镇:位于县城东南。
39、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后建有润德、黄蓬、紫南、登瀛、方城5乡,隶1区。
40、1956年撤区并乡为潘家渡乡,乡政府设潘家渡。
41、1958年隶华一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建为潘家公社。
42、1983年改名潘家乡,1993年乡政府移驻治河渡,由乡改镇,名治河渡镇。
43、面积45.72平方千米,总人口26597人。
44、辖14个农业村,2个居委会,2个渔场。
45、三封寺镇:位于华容县东部。
46、建国前属板桥乡。
47、建国后,先后划属4区和1区。
48、1956撤区并乡,改为三封寺乡。
49、1958年成立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取名华一公社,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置三封公社。
50、1984年设三封寺镇。
51、面积75.8平方千米,人口31136人。
52、辖20个村、1个渔场、1个林场、1个居委会。
53、镇区三封寺。
54、注滋口镇:位于县境南端,北距县城32千米。
55、原属洞庭湖洲,建国初属华容县第9区,1956年撤区并乡后称隆西乡。
56、1958年隶属幸福公社。
57、1961年从幸福公社独立出来成立隆西公社。
58、1983年恢复乡建制,1984年隆西乡与县属建制镇注市镇合并为注滋口镇。
59、面积61.12平方千米,总人口3882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000多人。
60、辖34个村(居)民委员会,247个村(居)民小组。
61、镇人民政府驻注滋口镇区国庆路。
62、塔市驿镇: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华容县境东北。
63、建国前为塔市乡,建国后为5区所辖,1956年仍为塔市乡,1958年属东山公社,1961年从东山公社分出,置塔市公社,1980年将镇域东境部分村划出建江洲公社,1983年社改乡,6月建塔市驿镇,1995年江洲乡并入塔市驿镇。
64、镇域辖22个村(场)、2个居委会。
65、面积108.3平方千米,总人口31000人。
66、新沙洲集镇原称江洲墟场,1976年前为塔市公社青泥大队所辖,尚为一片荒洲;1980年建江洲公社,公社机关驻此,聚居人户开始增多;1995年江洲乡与塔市驿镇合并,镇政府仍驻此。
67、东山镇:位于华容县境东北部。
68、镇域明清时为文宣乡,民国时期设三郎乡。
69、建国后建为继林、祖光、焕荣、先金、锡、栋、红烈乡,隶5区。
70、1956年撤区并乡为三郎堰乡。
71、1958年成立东山人民公社,范围包括今洪山头、塔市驿、东山全境,1961年公社缩小,复称东山公社。
72、1970年将桃花山区划出,设桃花山公社,1995年复并入东山。
73、2000年设东山镇。
74、面积98.6平方千米,总人口28241人。
75、镇政府驻地三郎堰。
76、胜峰乡:位于华容县境北部。
77、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初建为板桥、梅伍、栗树、黄湖等乡,初属4区,后属1区。
78、1956的撤区并乡为胜峰乡。
79、1958年属华一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
80、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22829人,5846户。
81、辖19个村、场。
82、乡政府驻地毛家巷。
83、新河乡:位于华容县境西南部。
84、建国前,为沟通赤眼湖进入牛氏湖,在乡境新开一条河道,接通了华容县城和北景港之间的水上运输,故名新河口。
85、建国前属五合、三宝2乡,后划属景港乡。
86、解放后建为开化、县河、移灵、十三等8乡,隶2区。
87、1956年置新河乡,1958年隶新景公社,1961年成现在规模。
88、面积70.5平方千米,总人口3.934万人。
89、辖27个村、1个居委会。
90、乡政府驻新河口。
91、团洲乡:位于华容县境东南部。
92、旧时属洞庭湖洲。
93、1977年冬,以消灭血吸虫病相号召,设灭螺指挥部,组织全县数万民工围垸灭螺,实际目的是围湖扩田。
94、1980年由指挥部转为公社建制,名团洲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团洲乡。
95、面积50.9平方千米,总人口23180人。
96、辖15个村、4场、1个居委会;15个自然村取名依次以团字为头,配“结、东、南、西、北、洲、建设、农、福、新、华、容”15字为村名。
97、乡政府驻团洲村。
98、护城乡:位于华容县城之南。
99、因地势环绕县城,旧时置护城大垸,因以名乡。
100、乡域建国前曾分属章台镇、万庾乡。
101、建国后隶1区,后隶4区,1956年为护城乡,1958年与万庾、宋市、时家圻等乡合建为护城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名护城公社。
102、1983年恢复乡建制。
103、面积50.9平方千米,人口30284人。
104、乡政府驻地麻里泗,1993年成立麻里泗居委会。
105、新建乡:位于华容县西境。
106、建国前属梅市乡,建国后建为保合、团城、西来等乡。
107、1956年为西来乡,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改名操军公社。
108、1961年从操军公社划出,隶梅田公社,1972年从梅田划出,建为新建公社,1983年更名为新建乡。
109、面积43.62平方千米。
110、2000年全乡总人口22713人。
111、新建乡政府驻迎祥垸。
112、南山乡:位于华容县中南部,距县城13千米处。
113、因旧时以县境南部诸山通称“南山”而得名。
114、建国前为大乘乡。
115、建国后隶2区,1956年建为南山乡,1958年为南山公社,1983年改为乡。
116、面积82.30平方千米,总人口22267人。
117、辖27个村、场。
118、乡政府驻大乘寺。
119、终南乡:位于华容县南部。
120、建国前属大乘寺乡,建国后建为鱼口、夏家等6乡。
121、1956年名为终南乡。
122、后或称公社、或称乡。
123、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
124、辖23个村、场,2个居委会。
125、乡政府驻地原为鱼口,1991迁终南山。
126、幸福乡:位于华容县南部。
127、建国前分属岳阳县仁义乡和华容县的东庆乡。
128、1952年划岳阳县部分区域属华容,建为坝合、昭福、团山3乡,隶9区。
129、1956年建团山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因辖区内幸福高级社而得名。
130、面积63.84平方千米,人口3.2万。
131、辖28个村场。
132、乡政府驻坝上。
133、1970年建新洲农场,1980年改为新洲公社,驻地为新洲集镇;1995年新洲乡并入幸福乡。
134、华容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3′56〃,北纬29°31′46〃。
135、三国吴太帝黄龙元年(229)于今县东二里是置安南县。
136、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县城迁河西,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迁今城东紫港口,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因避水患,复迁河西故址。
137、民国以前,县、城同名,通称华容;民国元年(1912年)称章台镇,1950年称城关镇。
138、县城得名来源于春秋时楚所筑章华台、容城。
139、200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万人。
140、规划面积25平方千米,其范围:东起胜峰乡石伏村,西抵马鞍山,南达护城乡麻里泗集镇,北至万庾镇石山矶。
141、 万庾镇:位于县城北7.5千米处。
142、建国前属万庾乡。
143、建国后为第4区区辖镇,1956年撤区并乡时为万庾乡。
144、1958年属护城公社,1961年从护城公社划出,成立万庾公社,1984年改为建制镇。
145、面积96.7平方千米,10495户,总人口40289人。
146、原辖29个行政村,275个村民小组。
147、现辖26个村,2个渔场,1个居委会,264个村民小组。
148、 宋家嘴镇:据史籍记载,隋代全县版图为十都,宋家嘴即为都埠之一。
149、初为宋姓人户聚居地,故名。
150、原址在今镇区下游2里许的藕池河堤上。
151、1953年整修大堤时移于今地。
152、建国前属清凉乡,解放初属3区,后改隶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定名宋市乡,1958年隶属护城公社,1959年改鲇鱼须公社,1961年从鲇鱼须公社划出建宋市公社,1983年2月社改乡,随后改为建制镇。
153、面积40.4平方千米,总人口21230人。
154、辖13个村、2个场、1个居委会、153个村(居)民小组。
155、 鲇鱼须镇:建国前属清凉乡。
156、解放后,今镇域范围建为准里、时家、保安、黄洋、普贤5乡及鲇鱼须镇,隶3区,后改为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改为时家圻乡,鲇鱼须镇升为县属镇。
157、1958年公社化时属护城公社,1959年分为鲇鱼须公社,1961年再与宋市公社分开,建为鲇市公社。
158、1966年镇区复为县属镇。
159、1969年镇区并入鲇鱼须公社,1980年镇、社分家,镇区复为县属镇。
160、1984年,镇、乡合为鲇鱼须镇。
161、普贤冈集镇。
162、 北景港镇:位于华容县南部。
163、辖区旧名禹甸垸,原为牛氏湖、西湖及藕池河滩涂、淤洲。
164、1902年前后由各地流入县境的移民组织开垦。
165、取《诗经》“自古南山,神禹甸之”之义,名禹甸垸。
166、建国前属景港乡,建国后划为景港、横洲、中岭、北岭、禹九等乡,属2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景港乡;1958年与新河乡合并成立新景人民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定为景港公社。
167、1984年,为北景港镇。
168、面积75.7平方千米,总人口39227人。
169、辖27个村、两个渔场、1个林场、2个街道居委会。
170、镇区北景港,早期街道建于藕池河堤上,1953年为整修河堤迁入堤内;1951年即建为2区区属镇,1956年为县属镇,1958年改为社属镇,1966年再度为县属镇,1969年复为社属镇,1980年恢复为县属镇,1984年与景港公社合并,为北景港镇镇区。
171、 治河渡镇:位于县城东南。
172、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后建有润德、黄蓬、紫南、登瀛、方城5乡,隶1区。
173、1956年撤区并乡为潘家渡乡,乡政府设潘家渡。
174、1958年隶华一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建为潘家公社。
175、1983年改名潘家乡,1993年乡政府移驻治河渡,由乡改镇,名治河渡镇。
176、面积45.72平方千米,总人口26597人。
177、辖14个农业村,2个居委会,2个渔场。
178、 三封寺镇:位于华容县东部。
179、建国前属板桥乡。
180、建国后,先后划属4区和1区。
181、1956撤区并乡,改为三封寺乡。
182、1958年成立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取名华一公社,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置三封公社。
183、1984年设三封寺镇。
184、面积75.8平方千米,人口31136人。
185、辖20个村、1个渔场、1个林场、1个居委会。
186、镇区三封寺。
187、 注滋口镇:位于县境南端,北距县城32千米。
188、原属洞庭湖洲,建国初属华容县第9区,1956年撤区并乡后称隆西乡。
189、1958年隶属幸福公社。
190、1961年从幸福公社独立出来成立隆西公社。
191、1983年恢复乡建制,1984年隆西乡与县属建制镇注市镇合并为注滋口镇。
192、面积61.12平方千米,总人口3882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000多人。
193、辖34个村(居)民委员会,247个村(居)民小组。
194、镇人民政府驻注滋口镇区国庆路。
195、 塔市驿镇: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华容县境东北。
196、建国前为塔市乡,建国后为5区所辖,1956年仍为塔市乡,1958年属东山公社,1961年从东山公社分出,置塔市公社,1980年将镇域东境部分村划出建江洲公社,1983年社改乡,6月建塔市驿镇,1995年江洲乡并入塔市驿镇。
197、镇域辖22个村(场)、2个居委会。
198、面积108.3平方千米,总人口31000人。
199、新沙洲集镇原称江洲墟场,1976年前为塔市公社青泥大队所辖,尚为一片荒洲;1980年建江洲公社,公社机关驻此,聚居人户开始增多;1995年江洲乡与塔市驿镇合并,镇政府仍驻此。
200、 东山镇:位于华容县境东北部。
201、镇域明清时为文宣乡,民国时期设三郎乡。
202、建国后建为继林、祖光、焕荣、先金、锡、栋、红烈乡,隶5区。
203、1956年撤区并乡为三郎堰乡。
204、1958年成立东山人民公社,范围包括今洪山头、塔市驿、东山全境,1961年公社缩小,复称东山公社。
205、1970年将桃花山区划出,设桃花山公社,1995年复并入东山。
206、2000年设东山镇。
207、面积98.6平方千米,总人口28241人。
208、镇政府驻地三郎堰。
209、 胜峰乡:位于华容县境北部。
210、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初建为板桥、梅伍、栗树、黄湖等乡,初属4区,后属1区。
211、1956的撤区并乡为胜峰乡。
212、1958年属华一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
213、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22829人,5846户。
214、辖19个村、场。
215、乡政府驻地毛家巷。
216、 新河乡:位于华容县境西南部。
217、建国前,为沟通赤眼湖进入牛氏湖,在乡境新开一条河道,接通了华容县城和北景港之间的水上运输,故名新河口。
218、建国前属五合、三宝2乡,后划属景港乡。
219、解放后建为开化、县河、移灵、十三等8乡,隶2区。
220、1956年置新河乡,1958年隶新景公社,1961年成现在规模。
221、面积70.5平方千米,总人口3.934万人。
222、辖27个村、1个居委会。
223、乡政府驻新河口。
224、 团洲乡:位于华容县境东南部。
225、旧时属洞庭湖洲。
226、1977年冬,以消灭血吸虫病相号召,设灭螺指挥部,组织全县数万民工围垸灭螺,实际目的是围湖扩田。
227、1980年由指挥部转为公社建制,名团洲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团洲乡。
228、面积50.9平方千米,总人口23180人。
229、辖15个村、4场、1个居委会;15个自然村取名依次以团字为头,配“结、东、南、西、北、洲、建设、农、福、新、华、容”15字为村名。
230、乡政府驻团洲村。
231、 护城乡:位于华容县城之南。
232、因地势环绕县城,旧时置护城大垸,因以名乡。
233、乡域建国前曾分属章台镇、万庾乡。
234、建国后隶1区,后隶4区,1956年为护城乡,1958年与万庾、宋市、时家圻等乡合建为护城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名护城公社。
235、1983年恢复乡建制。
236、面积50.9平方千米,人口30284人。
237、乡政府驻地麻里泗,1993年成立麻里泗居委会。
238、 新建乡:位于华容县西境。
239、建国前属梅市乡,建国后建为保合、团城、西来等乡。
240、1956年为西来乡,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改名操军公社。
241、1961年从操军公社划出,隶梅田公社,1972年从梅田划出,建为新建公社,1983年更名为新建乡。
242、面积43.62平方千米。
243、2000年全乡总人口22713人。
244、新建乡政府驻迎祥垸。
245、 南山乡:位于华容县中南部,距县城13千米处。
246、因旧时以县境南部诸山通称“南山”而得名。
247、建国前为大乘乡。
248、建国后隶2区,1956年建为南山乡,1958年为南山公社,1983年改为乡。
249、面积82.30平方千米,总人口22267人。
250、辖27个村、场。
251、乡政府驻大乘寺。
252、 终南乡:位于华容县南部。
253、建国前属大乘寺乡,建国后建为鱼口、夏家等6乡。
254、1956年名为终南乡。
255、后或称公社、或称乡。
256、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
257、辖23个村、场,2个居委会。
258、乡政府驻地原为鱼口,1991迁终南山。
259、 幸福乡:位于华容县南部。
260、建国前分属岳阳县仁义乡和华容县的东庆乡。
261、1952年划岳阳县部分区域属华容,建为坝合、昭福、团山3乡,隶9区。
262、1956年建团山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因辖区内幸福高级社而得名。
263、面积63.84平方千米,人口3.2万。
264、辖28个村场。
265、乡政府驻坝上。
266、1970年建新洲农场,1980年改为新洲公社,驻地为新洲集镇;1995年新洲乡并入幸福乡。
267、一个镇。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
- 2022-08-07 非正式沟通名词解释公共行政学(非正式沟通名词解释)
- 2022-06-18 杨紫面试左耳被淘汰 杨紫为何被淘汰什么情况
- 2022-07-30 女人最喜欢的男士香水(女人最喜欢买什么)
- 2022-06-17 郑智化近照被曝 他近况如何郑智化资料简介
- 2022-07-30 大写数字6(大写数字6怎么写)
- 2022-04-23 卢尼锁骨骨折是什么情况发生了什么
- 2022-07-30 机票代理平台(机票代理平台)
- 2022-07-07 3名航天员在太空向全国人民敬礼 什么场面
最新文章:
- 2022-08-11 手影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手影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 2022-08-11 天下第一关是指哪个关(山海关相关介绍)
- 2022-08-11 游戏家族名字前缀英文(游戏家族名字前缀)
- 2022-08-11 不是不想嫁电视剧(不是方大同)
- 2022-08-11 明月曾照江东寒(明月对什么)
- 2022-08-11 隋唐英雄宇文成都扮演者(隋唐英雄宇文成都扮演者介绍)
- 2022-08-11 复制粘贴快捷键是什么(复制粘贴快捷键)
- 热点推荐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