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杨花的意象,杨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杨花:柳絮。
2、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落尽,杜鹃鸟鸣叫的时候。
3、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要路过五溪那个地方。
6、我把自己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的地方去。
7、扩展资料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8、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9、赏析: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10、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11、杨花,据《辞源》解释为“柳絮”。
12、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落满飞”。
13、《辞源》是对的,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不是指杨树和柳树,而是指柳树,一般是指垂柳,这是一个词,不是杨和柳并列。
14、折柳送别是古人的一个习俗,形成这个习俗大概因为古代交通不方便,远行走水路居多,而水边多植柳树,折柳条最方便,而且柳者,留也,也更能表达送别者的依依惜别之情。
15、 隋代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16、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这里就用了“杨柳”、“杨花”、“柳条”几个词,显然,这里的树是柳树,“杨柳”是柳树,“杨花”是柳絮。
17、梁元帝《折杨柳》:“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18、”垂杨柳,垂杨柳,我们现在说的杨树有垂的么?其实垂杨即垂柳。
19、我们可以得知,在古代诗文中,杨、柳、杨柳,均是指柳树,而且多指垂柳,并非什么杨树。
20、 既然古代诗文中的“杨”其实是柳树,那么诗词意象中的杨花当然也是指柳絮。
21、叫不同名字,可能和出于压韵平仄有关。
22、至于说到柳树叫杨柳是因为隋炀帝杨广开运河,下令河岸种柳树,后世遂称“杨柳”,这纯粹小说家附会。
23、《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4、”显然在春秋以前就早有杨柳一词了。
25、 这里举几个例子。
26、首先是苏轼那首著名的咏杨花的《水龙吟》:“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27、”这里用的就是柳絮入水化为浮萍的典故,这是苏轼很喜欢的一个典故。
28、苏轼《再次韵曾仲锡荔支》:“杨花著水万浮萍”。
29、其中苏轼自注云:“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
30、从这里看,这个诗文中用的是“杨花”,自注中说的就是柳絮,所以明显杨花就是柳絮。
31、 而苏轼那首《水龙吟》是次韵章质夫的《水龙吟》杨花词的。
32、章质夫《水龙吟·咏杨花》:“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33、”标题说的是咏杨花,而词中说正堤上柳花飘坠。
34、显然这里的杨花也是指柳絮。
35、很显然,古代说的杨花基本上就是指柳絮。
36、杨花的轻柔多情,使得自己成为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
37、早在北魏时,就有传为胡太后(宣武帝皇后)所作的杨花词,词曰:“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38、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巢里。
39、”以杨花隐喻逃往南方的情人杨华,巧妙双关,哀婉动人。
40、词人们把自己的理想抱负、与红粉佳人的缠绵哀思、与亲朋好友的离愁别绪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
41、 “飞絮淡淡舞起,轻裳浅浅妆成。
42、去时散漫住何曾?总付流光一梦。
43、素心原无管束,岂为牵惹东风。
44、旧时烟柳又满城,惆怅青衫犹冷。
45、”一曲《西江月�6�1杨花》把作者内心的孤寂、失意、怅然和抑郁表现得淋漓尽致。
46、可是那如蒙蒙细雨般的杨花又怎能解尽词人的愁绪呢?杨花是多情的,“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她想要抚平人生的伤痕,但是也许她只会增加词人的无奈、感慨。
47、杨花又是无情的,“无情雪舞杨絮,离复聚、几番寻觅”,杨花真的懂得什么是离愁吗,但是她不知道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不知道游子们的深深眷恋。
48、杨花目睹了“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世间爱情纠葛,“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
49、怜他漂泊奈他飞。
50、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
51、天涯心事少人知。
52、” 这是对分手之初的内心复杂难言之苦涩的自我咀嚼。
53、词人在此小词中表述了相思、阻隔、无望之哀,更浓重的是对“他”的怜爱怜惜。
54、倘若没有一种心音相通的理解的露水姻缘,分手不会有太难磨灭的痛苦。
55、既是红粉知己,又是两情投合,却无力永成连理;更何况明知所爱者际遇哀苦,飘泊不能自主,此去将会落得怎样的命运安排?真难预料亦不堪想象时,其心底之失落和歉疚感交杂摩荡,最无法言语以传。
56、“怜他”句的动人处,正在于从“理还乱”的情思里抽理出最凝重的一层,传述了难以尽传的心灵悸动。
57、也许此时的杨花最易于表达作者的感情,“天涯心事少人知”,唯有将哀思寄予杨花。
58、不过历史上,最为有名的还是苏试的那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59、“似花还是非花”,使杨花的“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的生动神态跃然纸上,而最末一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更成为千古名句。
60、这首词将杨花的精魂描写的淋漓尽致,把杨花与思妇的形象处理的不即不离、若即若离,表现出极其缠绵悱恻的情思,达到了物与神游的境界,堪称极品。
61、歌鉴赏--------杨花“意象”的解读河北保定定州 车兴泽 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把垂柳称做垂杨,有时杨柳合称,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62、这么一叫,本身就有感情色彩。
63、把这样一种絮状物叫做花,至少有一种喜爱的表示。
64、杨花的确太特别了,别的花只有长在枝头,绿叶相扶,才会格外妖娆,杨花却是要离开枝头飞起来,才能给春天增添一种况味。
65、在古人的笔下,那纤细洁白的杨花经常被情绪化。
66、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8、 王昌龄因不拘小节而无端遭贬,诗人是充满同情与关切的。
69、首句写景,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也就融情入景。
70、 宋词中也多有关于杨花的描写。
71、晏殊的“春风不解禁杨花,朦胧乱扑行人面”,在纷纷扬扬的杨花中,让人感到的是淡淡的闲愁。
72、“中厅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月色中的杨花给人的是宁静的感觉,这是张先最得意的词句。
73、女词人朱淑真的杨花,则是一种生命的放飞:“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春还去,独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苏东坡更是写杨花的高手,杨花在他那里,一会儿寄托着思妇怀人的幽情,“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一会儿又如沦落天涯的离人,“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而曾巩却对杨花不屑一顾,“乱条犹未复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74、解把飞花蒙月日,不知天地有清霜。
75、”在他眼里,漫天飞舞,蒙蔽日月的杨花,就像个得意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76、 在文人的眼里,杨花到底是不一样的;而在一般人眼里,垂杨是柔丽的,可杨花却有些轻浮,如一个感情不太专一的女性,想来,“水性杨花”一语,任何女性听了都不会高兴。
77、 杨花本无情无思,只因人有情。
78、我们在解读“杨花”这一意象时,要根据杨花的纤细洁白、轻柔漂浮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的把握其含义。
79、吴融[唐]: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80、百花常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81、 一种融融的的暖意在身上流动。
82、我渐渐感觉到周遭的声音:风声,树叶的沙沙声。
83、我可以渐渐感觉到略带潮湿的泥土的气息。
84、我听到了燕子的呢喃。
85、阳光开始暖融融的照在我的身上。
86、周身彻骨的痛苦仿佛一下子减小了很多。
87、这些平素最平常的东西:阳光,泥土和天籁,此刻却是我生命中最为珍贵的东西。
88、韩愈<<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89、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90、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91、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92、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93、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94、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95、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96、“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不仅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97、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98、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99、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
100、我们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01、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102、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
103、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104、古代诗文中的“杨”其实是柳树,那么诗词意象中的杨花当然也是指柳絮。
105、游子。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
- 2022-04-27 华为禁令今日生效 打压华为再次升级
- 2022-05-23 王子异否认不配合 王子异发文说了什么
- 2022-05-26 2020民营企业500强出炉 前10是哪些企业
- 2022-08-09 百度灯火互助怎么退出(百度灯塔)
- 2022-08-11 终极笔记(终极铁人)
- 2022-07-21 豆制品消泡剂批发(豆制品消泡剂)
- 2022-07-08 女大学生举报公职父亲出轨家暴 当地政府通报回应
- 2022-05-04 湖人4连胜领跑联盟湖人接下来的对手是
最新文章:
- 2022-08-21 青木瓜最简单的吃法(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
- 2022-08-21 中国邮政给据邮件跟踪查询系统官网(中国邮政给据邮件跟踪查询系统)
- 2022-08-21 美服怀旧服英雄榜(美服英雄榜)
- 2022-08-21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什么)
- 2022-08-21 红娘出自哪部古典名剧(出自西厢记)
- 2022-08-21 什么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什么是实用文)
- 2022-08-21 积的成语疯狂猜成语(疯狂猜成语积)
- 热点推荐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