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财富网

网站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唐诗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

2022-08-21 19:18:58 精选百科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唐诗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惠崇...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唐诗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作者】苏轼 【朝代】宋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4、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5、白话翻译:其一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6、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7、其二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8、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9、扩展资料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10、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11、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12、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13、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14、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15、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

16、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

17、“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18、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19、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20、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2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2、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苏轼为僧人惠崇的画题诗的前两句。

23、桃花既在竹外,可知竹多桃花少。

24、竹子一片,桃花疏疏落落三两枝,横出竹林外,临水而开。

25、苍翠竹幕上点缀着数枝腥红桃花,分外艳丽。

26、春来冰开,群鸭戏水,冷暖只有鸭子首先领略,这是诗人对鸭子感受的揣测。

27、实际上诗人把鸭子人格化了,像人一样知寒知暖,并设身处地为之着想。

28、画中既有竹子桃花的自然景色的静穆,又有鸭子戏水的活泼动态,动静和谐,一幅画图宛然呈现眼前。

29、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30、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1、 【注释】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感觉到)。

32、蒌蒿(春天的一种野草)满地芦芽(芦苇的嫩芽, 又叫芦笋〕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3、 【作者简介】 苏轼(1073-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34、北宋伟大的文学家。

35、他的诗豪放, 不受格律的约束,想象丰富,形象鲜明,和所作的散文都自成一家。

36、 【题解】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

37、这首诗是苏轼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

38、 【课件下载】本地下载 【论坛贴子】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诗,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算了算了,还是让我详细的说给你听吧! 先让我们预习预习吧!这首诗是苏轼写的,而惠崇呢,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能诗善画。

39、这首诗里面写的景物有:竹子、桃花、春江、蒌蒿、芦芽还有河豚呢! 开始说了哦!在绿绿的竹子外面有三两枝火红红的桃花,春天的江水暖和了,最早知道的是有白有黑的鸭子!因为,水暖了,它们就下水游泳了。

40、满地都布满着绿绿的蒌蒿和那些刚刚长出来的芦芽,这个时候,正好是河豚逆江而上的时候了! 怎么样,你懂了吗? 【访写】 夜是如此的空明澄净,唯有这皎洁的月亮在悄悄陪伴着我们,让我感到心灵得到净化。

41、在宽阔的竹林中,竹子像一根根细长的爪子,在微风中向人们招手。

42、竹外桃树上已盛开了桃花“一、二、三……”它们好象是桃花中的佼佼者,那灼灼似火的桃花荡漾着浓浓的春意! 春姑娘用自己广阔的怀抱,温暖了大地、天空,同时也温暖了江水。

43、那江水变暖了是谁先知道?当然是整天在水中欢乐游泳的鸭子。

44、 篙草铺了一地,为买不起高级地毯的农民,构造了一片植物地毯。

45、芦苇已抽出短短的芽,远看那芽好似小竹笋,芦苇芽又好象是芦苇妈妈和竹笋爸爸生出的混血儿。

46、 水底,河豚鱼刚吃了一些长肥的水中生物,自己也长得特别肥,吃饱喝足了干吗呢?它就游上水面与鸭子们戏耍。

47、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8、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9、[1][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50、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51、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52、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53、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54、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55、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6、 上:指逆江而上。

57、[2]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58、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59、 句解 竹外桃花三两枝 这是一派和煦的风光: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生姿。

60、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

61、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62、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63、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64、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65、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

66、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

67、其实岂是鸭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

68、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

69、唐人有“花间觅路鸟先知”的诗句,与此句异曲同工。

70、这句诗极富哲理,现在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时,便往往引用这一句。

71、 蒌蒿满地芦芽短 万物逢春气象新。

72、江边,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地面,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来。

73、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咏景物,而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贴切地实写出这两种植物的情态,没有一字是闲笔。

74、清人王士禛在《渔洋诗话》中赞赏这句诗说:“坡诗……非但风韵之妙,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

75、” 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诗人梅尧臣描写这种景象云:“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76、”诗的前三句是描写惠崇画里的景物,这最后一句则是即景生情的联想。

77、作者这样写就把整个画面勾勒得更为完美了,给人以严冬已尽、春到人间的喜悦。

78、作者不仅入乎画内,而且出乎画外,把画上所无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现出来。

79、如果诗的全部四句均是景物白描,则形式上未免有些呆板。

80、最后一句的处理,不但使全诗灵动鲜活,也使诗和画的意境都被大大地丰富了。

81、 [1]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2、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3、 [注释]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

84、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

85、晓:早晨。

86、 2.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

87、芦芽:芦笋。

88、烹调河豚时 ,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89、 3.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

90、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 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91、 [解说]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92、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 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93、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