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财富网

网站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佛理是什么意思(佛理)

2022-08-31 00:54:52 精选百科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佛理是什么意思,佛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佛教的教理。2、生是苦,老是苦...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佛理是什么意思,佛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佛教的教理。

2、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愁虑、悲哀、痛苦、忧伤、烦恼是苦,与所讨厌的在一起是苦,与所喜爱的分开、别离是苦,不能实现追求、愿望是苦。

3、简而言之:执取身心即是苦。

4、佛教虽然强调“苦”,但并不否认生命有快乐和幸福的存在。

5、佛陀曾经说过,假如作为欲乐目标的颜色、声音、气味、味道、触觉等完全是苦,完全没有快乐可言。

6、那么,人们就不可能从中获得快乐。

7、正是因为这些对象有让人产生快乐的特性,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和享受,所以才会去追求它们、执着它们。

8、由于追求、执着它们,从而使自己被污染。

9、扩展资料戒定慧三学是次第的关系,即循序渐进的关系。

10、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应尝试让自己的心平静;内心平静了,应进一步提升智慧。

11、有些经典也将戒定慧三学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支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12、其中,正见和正思惟属于慧学,正语、正业和正命属于戒学,正精进、正念与正定属于定学。

13、也就是说:修习八支圣道即是在培育戒定慧。

14、不要认为修行就是枯坐蒲团、不吃人间烟火。

15、所谓的修行,就是修习戒、定、慧,培育品德、平静和智慧。

16、烦恼根深蒂固,想要断除烦恼不是件轻而易举、想断就断的事,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7、烦恼由粗到细分三个层次,修行也是由低到高分三个阶段。

18、佛祖释迦牟尼当年证道后,叹曰:奇哉!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能,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19、放下执著了,但还有妄想分别,就成阿罗汉;放下执著和分别,但还有妄想,是菩萨的境界;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了,就成佛了。

20、 佛法没别的“放下”而已。

21、等到你全部“放下”了,就到了金刚经“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境界,就是“空”了。

22、为什么空啊,都放下了还不空了嘛。

23、 空,不是空无一物,是众生皆缘起而生,无能独存,无能永恒,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24、佛不是神,不是天生的,也是众生里的一个。

25、但依正法修行,方能成佛。

26、故佛大慈大悲,深知众生轮回六道,三界生死,苦不堪言。

27、故开示8万4千法门,普度众生,使我等凡夫,破除无明,离幻得悟。

28、对于我们凡夫来说,放下的越多,你就会越快乐。

29、记住哦,是要心里放下,事还要做!放下不是让我们逃避,是为了更好地担当。

30、不是啥也不干了啊。

31、佛理是指佛教所认可的道理。

32、“佛理无形”是错误的,佛之教理,非有形,非无形,有有形无形即是分别,分别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