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财富网

网站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国发3号文件(国务院3号文件)

2022-09-02 03:02:07 精选百科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国发3号文件,国务院3号文件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1999年1月国务院3号文件...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国发3号文件,国务院3号文件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1999年1月国务院3号文件的内容是:宣布全国统一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

2、  关于该文件原文,在国务院网站上已经查不到了,但在国务院网站上搜索该信息时,还有相关性的文章存在:(下图中画红线或画圈部分)纵观中国农村合作基金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大体上可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

3、  萌发阶段(1984年至1986年) 早在1983年下半年,黑龙江、辽宁、江苏等地的一些乡村,为有效地管理和用活集体积累资金,通过清理整顿集体财产,试行集体资金“队有村管”或“队有乡管”等办法,利用所统管的集体资金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有偿借用,进行内部融资。

4、  改革试验阶段(1986年至1991年)1986年8月,中央指出:在不开展存贷业务的情况下,这种在内部相互融资的办法应允许试行。

5、后来又指出通过中国农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上予以指导。

6、中央对农村合作基金会的鼓励、支持、试验及推广,使得全国农村合作基金会蓬勃发展。

7、1986年底至1988年底是农村内部资金融通总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两年间增加了约40亿元。

8、到1992年,全国已建立的以农村合作基金会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乡(镇)一级1.74万个,村一级11.25万个,分别占乡(镇)总数的36.7%和村总数的15.4%,年末筹集资金164.9亿元。

9、其中,四川、江苏两省以上指标均已超过20亿元,河北、山东两省也接近20亿元。

10、  高速扩张阶段(1992年至1995年)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全国上下兴起了新的投资热潮,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已经初具规模的农村合作基金会表现为在扩张中积累矛盾。

11、许多农村合作基金会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下,把大笔的款子盲目投向急需资金的乡镇村办集体企业。

12、这一时期金融秩序混乱,供销社、计生委、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都加入了创办基金会、股金会,参与高利率资金市场的恶性竞争。

13、由于基层政府对合作基金会行政干预多,监督机制弱,管理水平低,资金投放风险放大,经营效益明显下滑,不仅单纯追求高收益导致资金投放的非农化趋势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而且局部地区开始出现小规模的挤兑风波。

14、  整顿发展阶段(1996年至1998年) 这一时期,农村合作基金会减弱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势头,转向把强化管理放在更为主要的位置。

15、但改革措施在操作上出现两个难点,一是对信用社和基金会双方已经存在的不良资产难以处置,一旦出现挤兑将会由经济问题而引发社会问题。

16、二是农行和信用社受中央调控,而乡镇级的农村合作基金会是基层政府参与组成、没有许可证而从事金融业务的准金融组织。

17、由于双方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从而加剧了清理整顿的难度。

18、1997年11月决策层决定全面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

19、任何金融组织突然被宣布关闭都必然发生挤兑危机和动荡局面,因此,1998年各地普遍出现挤兑,四川、河北等地甚至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挤兑风波,并且酿成了危及农村社会及政治稳定的事件。

20、  清理关闭阶段(1999年1月以后) 1999年1月国务院发布3号文件,正式宣布全国统一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