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财富网

网站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七夕节的习俗(七夕的习俗)

2022-09-20 21:19:11 精选百科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七夕节的习俗,七夕的习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始...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七夕节的习俗,七夕的习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始于汉代。

2、    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其活动很多,一般都是在夜晚举行。

3、经过长期发展,七夕节的好多活动逐步演变成了习俗。

4、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七夕习俗。

5、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代,流传于后世。

6、七夕之夜,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7、穿得慢的称为“输巧”。

8、“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9、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时。

10、所谓“喜蛛应巧”,就是把一些瓜果食品(以香瓜、黄金瓜、巧果、花生、红枣等为主)放在果盆上,这通常是在穿针乞巧前已由大人们作了准备。

11、 “穿针乞巧”以后,大家都睁大眼睛看果盆上有否“喜蛛”在结网,谁先发现,谁就大吉大利。

12、所谓喜蛛,其实是一种米粒大的小蜘蛛,夏秋之交,在一些花草树木上常能见到,偶尔有一只爬在人身上或被人发现在屋内,都说是喜事之兆,一般都会被很小心地放生,大家都不会轻易弄死它。

13、但果盆上要有这种喜蛛的踪迹,却也不容易,人们总会偷偷捉一只放在果盆上,在孩子“发现”喜蛛的欢呼声中,边把瓜果分到各人手中,边说道:“吃吧,吃吧,年年有巧,年年有巧。

14、”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

15、先准备一只面盆,放在天井里,倒入“鸳鸯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

16、而盆和水要露天过夜。

17、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

18、面盆里的水,经过半天太阳光照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于是取引线(即“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不会下沉,水底下,就出现针影,这针影若是笔直的一条,即是“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或弯曲,或一头粗,一头细,或是其他图形,便是“得巧”。

19、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

20、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此仪式。

21、举行的仪式。

22、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

23、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24、提前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者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25、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

26、玩到半夜才散去。

27、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

28、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长出嫩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29、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

30、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

31、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

32、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33、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

34、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剥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

35、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36、吃巧果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37、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38、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39、《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

40、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擀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

41、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42、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

43、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44、七夕节的习俗有拜织女、兰夜斗巧、七姐诞、种生求子、妇女洗发等。

45、拜织女。

46、“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

47、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

48、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

49、2、兰夜斗巧。

50、该习俗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

51、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

52、3、七姐诞。

53、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

54、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55、4、种生求子。

56、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57、5、妇女洗发。

58、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

59、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

60、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61、扩展资料: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62、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

63、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64、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七夕节的民间习俗吃美食每逢佳节吃美食我想应该也是中国的传统。

65、七夕节也不例外,过节的时候也有自己的专属美食---乞巧果子,又名巧果。

66、是用油、面,蜜、糖做成的,而且会做成瓜果花草等各种好看的模样,自己做了端出来吃或者拿出去卖。

67、反正,七夕这天美食是不可少的。

68、2、供奉小玩偶供奉小玩偶这个习俗大概是为儿童准备的。

69、七夕时人们会做一些形象各异的小玩偶摆在家里。

70、最开始玩偶都是用土塑造的,做一些牛郎织女和小孩子的玩偶形象,或者牛啊羊啊的小动物形象。

71、不一定多好看,但是有趣。

72、后来却越做越精致,不只用金银,还有的人做成跟真人一样高的奇特玩偶。

73、3、穿针比赛七夕节有三大比赛,穿针比赛其中最早开始流行的,大约从汉代开始。

74、在七夕节这天,各家各户的女人女孩都会有出家门,大家聚在葡萄架下,一边猜女郎织女相会会说什么轻言密语,一边拿出自己的针线女红。

75、通过穿针的方式乞巧,穿的最快者就是手最巧的。

76、扩展资料牛郎织女的传说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故事之一,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因为有一条“爱情”的主线,善良的人们就把鹊桥相会的夜晚定为“情人节”。

77、现在很多人希望把“七夕”定为“中国的情人节”。

78、“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认可。

79、这个故事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80、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81、”、“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82、”意思是说织女三星像分开两脚,一天七次行进,虽然如此,也不能织布成纹,那明亮的牵牛星,也不能用来驾车。

83、《史记天官书》描述天体运行,有“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其北织女,织女,天孙女也”句。

84、河鼓,就是牵牛星,中间大星,左右两小星,这就是牛郎和一对儿女的原型。

85、织女星,又名天孙,这也是神话中织女是天帝第七孙女说的来源。

86、到汉代末年,《古诗十九首》中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87、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88、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89、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90、”已经把织女和牵牛看成一对情人了。

91、所以秦汉时代应该是牛郎织女故事形成的早期阶段。

92、湖北云梦睡虎地区出土的“秦简”中就有了“牵牛以取(娶)织女而不果”的记录。

9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夕节每年的农历7月初7,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之一。

94、这个节日的由来,民间传说较多的是牛郎和织女,银河两河相隔分居一年后,在鹊桥相会的日子。

95、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为这个传统节日,增加了不少唯美浪漫的色彩,也为一些情侣,提供了一个美好的相聚机会。

96、在民间,“七夕”节——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97、那么七夕节,除了与牛郎织女有关,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古人又是怎样过这个传统节日的?“源易缘”翻阅民俗和史书方面的资料发现,古人过“七夕”,还是很有新意,别有一番滋味的!一、“七”与“妻”同音,吉中带喜《周易》第24卦“地雷,复”卦卦辞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98、在中国的《易经》文化中,数字“7”被称为阳数。

99、其五行属性火,其色为红寓意七月红红火火。

100、古人还将将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的谐音除与“妻”同音外,与“吉”相通。

101、因此,被古人视为喜月、吉月。

102、除了牛郎织女的浪漫传说带动外,古人还往往会选择“7月初7”,这个双吉的吉利日子举办喜宴、孕育新生命的好时机。

103、二、女性“乞巧”,小朋友吃蜘珠“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

104、”“七夕”这一天,古代的女性会唱着上面的《乞巧歌》,在这天晚上的月光下穿针引线,比赛谁先穿过线,谁就能得巧。

105、除此之外,在中午,她们还会放一盆水在太阳下暴晒,直到水面上出现一怪薄膜。

106、然后,把针丢在水里。

107、庆巧的针在薄膜的支撑下,就会浮在水面上。

108、如果针影形成了云彩、花朵、动物等形状,就是得巧。

109、这个习俗,反映出古代女子们的乐观向上,以及过七夕节日的独特风韵。

110、在《开元天宝遗事》中,曾写道:“7月初7,捉小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为得巧之候。

111、”什么是“喜珠”呢?“源易缘”查阅资料得知,一种米粒大小的蜘蛛,被称为“喜珠”。

112、如果谁的家里,在7月初7这一天,发现了喜珠,就被视为吉兆。

113、有些小孩子则提前捉一只“喜珠”放在果盘里,分吃瓜果时,就会将喜珠和瓜果一起吃掉。

114、这个习俗,古人称为“喜珠应巧”。

115、三、拜“魁星”求功名在中国神话28星宿中,魁星是主文事的一颗星宿,也是北斗七星之一。

116、为什么古人会在七夕这一天要拜魁星呢?有资料表明,魁星就出生在7月7日这一天。

117、魁星和文昌帝君,都是主宰文章功名的神仙,受到天下文人才华的尊崇,特别是在闽东一带,特别的崇拜魁星。

118、因此,古人也入往往会在浪漫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祭拜魁星。

119、四、种生求子,种子得福在上面的文字中,“源易缘”曾谈道,“七夕”这一天,被视为红火喜庆的一天。

120、古人同认为这一天是“种生求子”的吉祥日。

121、古人提前将小麦、绿豆、豌豆等浸泡至长出嫩芽后,求子女的女性就将这些芽苗用红、蓝彩线束扎起来,作为种子得福的象征。

122、这个渐渐淡出现代人的习俗,如今想来,是不是也特别有的有趣呢?早在12年前,中国的“七夕”节,就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3、一年一度的传统七夕节就要来到,您还了解哪些习俗呢?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124、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

125、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126、参考文献:《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神话民间传说》等;。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