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财富网

网站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2022-09-21 01:49:08 精选百科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端...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传说很多,具体有以下三种:纪念屈原说。

2、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投江殉国。

3、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4、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因此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5、2、纪念伍子胥说。

6、此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

7、伍子胥,忠良之臣,原为楚国人,后投奔吴国,因被人陷害,被吴王赐死。

8、临死前,伍子胥说:“我死后,将我双眼挖出挂在吴国都城上,以看越国灭吴。

9、”吴王闻听大怒,让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马革里,在五月初五这天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10、3、纪念孝女曹娥说。

11、传说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孝女曹娥,其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

12、过了七天七夜仍不见尸体,于是她在五月初五跳江寻找父亲,后来抱出父尸。

13、人们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为了纪念她的孝义建了一座庙,称为曹娥庙。

14、扩展资料:端午节节日习俗: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15、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16、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17、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

18、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19、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0、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21、2、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22、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23、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24、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25、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26、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27、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28、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三大节日之一的端午节。

29、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许多活动来热闹一下。

30、人们会喝雄黄酒、插蒲艾,以此求得平安。

31、据说在5月,由于天气由暖转为湿热,许多害虫频繁生殖,在5月初5这天更为厉害,因此,人们就在这一天避邪趋恶。

32、在这一天,人们还要吃粽子,赛龙舟。

33、这是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进行的。

34、屈原是楚国一位非常爱国的大臣,因楚怀王偏听小人谗言,错把忠臣当奸臣,结果几度将屈原贬职。

35、胸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屈原整日为报国无门忧郁。

36、没想到过了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忠臣,就跳汩罗江自杀了,这一天,恰巧是农历5月初5。

37、楚国人民知道后,都赶到江边来,想救屈原,可是始终找不到他的躯体。

38、后来,楚国人为了不让水里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用粽叶包着米饭,丢到汩罗江给鱼虾吃,希望鱼虾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

39、同时,他们又划着龙船,敲锣打鼓,希望能把鱼虾赶跑。

40、从这时候起,人们就形成了过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

41、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42、屈原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的楚国,他的祖国被敌国攻陷以后,他怀着悲愤的心情跳入汩罗江身亡,这天正是五月初五日。

43、以后,每到五月初五,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高洁的品格,都要以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祭奠他。

44、后来,竹筒装米又演变为粽子。

45、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

46、端午节纪念的人物: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47、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48、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49、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50、端午节纪念的人物: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51、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52、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53、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