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站8

网站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沾衣欲湿什么雨吹面不寒什么风出自哪首诗

2022-10-24 07:36:11 精选百科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沾衣欲湿什么雨吹面不寒什么风出自哪首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沾衣欲湿...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沾衣欲湿什么雨吹面不寒什么风出自哪首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意思是:那杏花烟雨,欲沾人衣而不湿,何其令人惬意;那杨柳和风,吹在脸上凉美而不觉寒冷,它们是何等善解人意。

2、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朝代:宋代作者: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4、赏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名诗。

5、诗僧志南亦因这首描写二月春景的诗而名留千古。

6、  首二句写诗人的行踪,尾二句写诗人眼中的春光。

7、首二句用笔精妙,予人以清凉幽静的美感:斑驳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轻巧的篷船、虬曲的杖藜、古朴的小桥和无事的老僧,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游春图。

8、一句“杖藜扶我过桥东”,诗意地表现了禅宗所崇尚的物我合一的佳境。

9、尾二句造语疏清,予人以清新悠然的体味:小桥东边,杏花如烟,杨柳如线,细雨如酥,和风如丝。

10、那杏花烟雨,欲沾人衣而不湿,何其令人惬意;那杨柳和风,吹在脸上凉美而不觉寒冷,它们是何等善解人意。

11、这清凉的春意,不正是春天清凉的禅意的昭示么?这迷人的春景,正是诗人眼中迷人的禅境。

12、  在诗人眼中,禅就在古木中、溪水里、篷船上、杖藜头,在小桥东边,在老僧心头,在杏花雨中,在杨柳风里,在那沾而欲湿的凉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里,禅就是春天,就是一切的一切,就是绝句,就是诗!  “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

13、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14、”(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不说理,也不说禅,却极有禅趣,本诗可谓是自然高妙!作者简介: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

15、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前。

16、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17、吹面不寒杨柳风: 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18、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19、 作者:僧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 “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

20、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

21、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22、“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

23、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释志南《绝句》(妙句之妙) 杏花盛开时节,细雨蒙蒙,衣衫渐沾渐湿,杂着杏花的芬芳;杨柳吐青,天气转暖,春风拂面,醉人宜人,伴着杨柳的清香。

24、剪剪轻风细细雨,悠然徜徉春色里,何等惬意。

25、 雨,冠以杏花;风,冠以杨柳。

26、雨,是杏花浸湿过的雨,似乎更纯净;风,是杨柳筛滤过的风,似乎更清爽。

27、杏花雨,杨柳风,把风雨花木糅在了一起,使春意的色彩渲染得更加浓重。

28、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春天的风和雨都挺柔和的我爱古诗词,如果大家喜欢,记得关注和分享,谢谢大家。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