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站8

网站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吾尝终日不食原文及翻译(吾尝终日不食)

2022-10-26 22:56:14 精选百科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吾尝终日不食原文及翻译,吾尝终日不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大概意思是:...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吾尝终日不食原文及翻译,吾尝终日不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大概意思是: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宿不睡觉的去思考问题。

2、可是这样做并没有任何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3、这句话的出处是《论语》,是弟子们记录孔子和弟子的言论。

4、这句话的选自《卫灵公篇》,全文讲述的内容有很多。

5、而这句话主要是用来教导,告诉他们只会思考是没有用处的,学习也很重要。

6、而只思考不学习也没用,必须两者相互结合,才能有好效果。

7、跟《为政篇》里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差不多的。

8、大概意思孔子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

9、左思右想,可始终没有进步。

10、与其每天这样想,不如去学习。

11、这句话虽然选自与《卫灵公篇》,但实际上讲述的还是《为政篇》里“学”和“思”的关系。

12、按照孔子的说法,思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反省自己的言行,二是克制自己的言行。

13、这样的做法,可以让自己改正很多坏毛病。

14、可整天的思考是没有用的,改正坏毛病无法彻底进步。

15、因此思考和学习要同时进行,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16、2、《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合集,主要体现的是孔子和儒家学派的思想。

17、内容是以叙事为主,描写孔子和弟子说话的场景,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

18、这部作品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文学、哲学、生活等多方面。

19、现在很多中学语文课本里,都有《论语》的节选。

20、作为儒家的经典代表作,很多儒生都把这本散文集奉为精神食粮。

21、特别是在汉武帝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地位空前高涨。

22、3、思考和行动用现在的话来讲,大概就是不要总是空想,行动才是硬道理。

23、空想类似于纸上谈兵,不行动永远无法完成。

24、对于现在的学生、成年人,也都有教育意义。

25、每天做白日梦想着成功,不如起身去学习。

26、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有进步的空间。

27、而“思”,也不是胡思乱想,指的是反省自己。

28、逐字翻译的话,意思就是:我曾经白天不吃饭,夜晚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但并没有收获,不如学习钻研。

29、如果不要求逐字翻译的话,用现在的大白话来说就是:光思考不学习是没用的。

30、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不能光思考,必须将思考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有收获,否则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31、我高一时因为初中底子不差,就没好好练习,一直想着上课光听听就可以了,谁知道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非常差,满分一百五的卷子我只考了九十多分,名次一落千丈,直到后来在课下慢慢开始写题后,成绩才渐渐提升上来。

32、这也说明了只思考不实践是不行的,思考和实践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33、拓展资料:“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出自《论语.卫灵公》,讲的是学习思考两者的一致性与互异性。

34、《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的孔子的言论与主张,在我国以儒家为首的封建王朝中起了非常大的思想启迪作用,分别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四书五经”,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书籍。

35、在《论语》中,主要围绕着三个中心思想来讲述,即仁、礼和中庸。

36、仁就是人类的伦理道德规范,是人内心的真实善念,而礼,正是在仁的基础上规定的一种社会制度和规范,最后由仁和礼明确了中庸的君子处事原则及作风。

3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即现在的山东省,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孔圣”。

3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9、”文意: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40、”这一句话讲明了躬身实践的重要性,与其想太多,不如去行动更实在。

41、拓展资料: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42、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43、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

44、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45、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46、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47、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48、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49、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的名言。

50、尝是曾经的意思,这句话的大意也比较好理解,是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晚不睡觉地去思考,最后却发现并没有任何益处,还不如好好去学习。

51、这一章其实是对前面一章节的一种补充和说明。

52、在前面一章里面,孔子提到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名言,讲述的就是学和思的关系,两者应该是并行的,相互支撑的,单独侧重某一点都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53、这是孔子很重要的一个教育思想。

54、因此在这一章里面,孔子就论述了自己过往的经验,如果一味空想,那只是浪费时光,对于解决问题并没有帮助,还不如脚踏实地去学习。

55、也体现了孔子在教育上面的一种务实的态度。

56、这其实也是我们今天很多人会有的一些误区。

57、曾经杨绛先生在回答一位读者给她写信时提到的困惑时,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你的问题,在于书读得不多,但想得太多。

58、在今天,也衍生出了另一种说法,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59、年轻人社会阅历比较少,遇到一点问题会容易钻牛角尖,其实只是眼界不够大,庸人自扰罢了。

60、很多在我们曾经看来可能天大的问题,其实随着时间流逝,见多识广,回头看看都觉得芝麻大点。

61、或者通过广泛阅读,发现书中早有前人经历过,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总结都在那里,只是你不知道。

62、当我们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读更多书,走更多路,看更多人,其实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63、学习可以带给我们能量和营养,古今中外集大成者,大多是十分爱阅读的人,甚至对于学习,对于知识是非常贪婪的。

64、见过了更多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学习到更多他人智慧,在很多事情上也更容易看清本质。

65、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6、”文意: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67、”这一句话讲明了躬身实践的重要性,与其想太多,不如去行动更实在。

68、拓展资料: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69、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70、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

71、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72、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73、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74、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75、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