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站8

网站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西湖区智慧之光(智慧之光)

2022-10-29 18:46:58 精选百科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西湖区智慧之光,智慧之光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选自帕奥禅师《智慧之...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西湖区智慧之光,智慧之光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选自帕奥禅师《智慧之光》关于智慧有光明,佛陀在《增支部.三集.掬盐品.相经》里说:“诸比丘,勤修增上心之比丘,有时作意定相,有时作意精勤相,有时作意舍相,因此其心变得柔软、适合作业、极光净、及不易坏。

2、他的心安稳地住立,直到漏尽。

3、”什么是增上心?止禅心(奢摩他修习心)和观禅心(毗婆舍那修习心)两者都是增上心。

4、正当培育止禅心及观禅心的比丘,有时需要专注在能引发定的相,以培育定力;有时专注在能引发精进的相,以培育精进;有时专注在能引发舍的相,以培育舍。

5、这表示他必须平等地作意定、精进及舍三法以平衡它们,而不应仅只专注其中之一。

6、若精进过强,心将变得掉举、散乱;若过度在定,心将陷于懈怠、厌烦;若过度在舍,心将陷于愚痴。

7、因此,平衡定和精进是必要的。

8、精进有两种:身精进和心精进。

9、这两种都必须够坚强。

10、即使禅修者的身体是坐着,但若他不精进地防止心散乱在外面的种种目标上,他能够成功吗?不,他不能。

11、即使他一直想打坐,但若身体不能持续坐着,缺乏身精进,他能够成功吗?不,他不能。

12、所以这两种精进都是必要的。

13、同时,定也是必要的。

14、若有了精进和定,他必须保持心平衡地专注在禅修目标,不要过度热忱,也不要感到厌闷。

15、假如不感兴趣,心就会变得微弱;过度的狂热,心则陷于扰动、散乱。

16、因此,他必须保持心平衡地专注于禅修目标,这就是“中舍性”,而在这里则称为“舍相”。

17、如果他这样修习,会有什么发生呢?“其心变得柔软、适合作业又极光净。

18、”当有了柔软和适业的心之后,如果想要拥有定,他能够获得定;如果想要转修观禅,他能够转修观禅;如果想要辨识名色法,他能够辨识名色法;如果想要知见因果,他能够知见因果。

19、无论想要修习什么业处,他的心都能专注于该业处。

20、不止如此,同时他的心将变得明亮,且极光净,他的心不会被敌对的烦恼,即盖所破坏;他的心安稳地住立,直到漏尽,证得阿罗汉果。

21、止禅心有极光净的光吗?是的,没错。

22、观禅心有极光净的光吗?是的,没错。

23、但大多数人只晓得生灭智阶段的观禅心有光,而不知道止禅心也有光。

24、《增支部》的《睡意经》叙述大目犍连尊者证得阿罗汉果的经过。

25、在此经中,佛陀教导大目犍连尊者日以继夜地增强光明,以克服昏沉和睡眠。

26、在《增支部》的《光明经》和《放光经》里,佛陀提到四种光明:一、日光;二、月光(包括星光);三、火光;四、智慧之光。

27、对于智慧之光,《睡意经》的疏钞提到四种:一、天眼通有很强的光;二、一切遍处都有光;三、从接近近行定的预作定(遍作定)起始,一直到最高的止禅心都有光;四、观禅的光明随烦恼(染),这是观智的光明。

28、他误以为:“从前未曾生起这种光明,一定是我证得道和果了。

29、”他误执非道为道,非果为果,因此乖离了正道。

30、由于这光明会令人乖离正道,所以将它列为随烦恼之一。

31、在这阶段出现这种光明是很自然的事。

32、但对于智慧之光,人们就有许多疑问:智慧有光吗?名法有光吗?对于这些,《大疏钞》解释:“观禅的光明,是由观禅心引生,以及由自身相续中的时节所引生的极光明色。

33、”一、在一切由名色所组成的有情,除了结生心之外,每一个依于心所依处生起的心都有能力制造心生色。

34、这些心生色生起为心生色聚。

35、分析这些色聚时,你就会看到它的八种色法:地、水、火、风、颜色、香、味及食素。

36、对于观禅心制造的心生色,它的颜色界(颜色色法)或色所缘是“很明亮的色”。

37、二、心生色聚中名为时节的火界能制造新的色聚。

38、依于止禅心及观禅心的威力,由火界所制造的新色聚能够由内向外扩散出去。

39、如果再分析,你会看到每一个由火界所制造的色聚中的八种色法:地、水、火、风、颜色、香、味及食素。

40、其中的颜色界是“很明亮的色”。

41、这些解释显示“观智之光”是:一、由观禅心制造的心生色聚的颜色界的光明;二、由心生色聚的火界所制造的时节生色聚的颜色界的光明。

42、止禅心所引生的光明与上面的解释相同。

43、因此,这真的是观智的光明吗?不,这不是。

44、这在经典上仅仅是用以隐喻而已。

45、不说由“因”(智)引生的“果”(色)有光,而隐喻地说为“因”本身有光。

46、事实上,它是心生色及时节生色的颜色界。

47、另外一点:例如这座讲堂被灯泡所照亮。

48、当这些灯泡亮着时,其光被讲堂内的其它东西所反射。

49、同样的道理,当心生和时节生色聚里的颜色界发亮时,业生和食生色聚里的颜色界也就会反射,而一起发光。

50、所以疏钞说,这光明在自身色相续流里产生。

51、接着,疏钞再比较心生色和时节生色两者光明的强度:“在这两者当中,观禅心引生的光明,仅存于禅修者的自身之中。

52、另一者(指时节生之光)则依『智之威力』,而向(身)外扩散。

53、”因此,这些向外扩散四射的光明,是时节生色聚的颜色界。

54、这光明依于智的威力而生起,强弱依照智慧的深浅而定,慧力愈强,光就愈明亮。

55、“仅有行者之慧(能得见)彼(光明)”。

56、这种光明仅能由行者之智能看到,其它人则不能看到。

57、例如: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X光吗?不可以。

58、我们是否可以因为肉眼看不到X光,而说X光不存在?不,我们不可以这么说,因为我们的确是能够拍到X光片的。

59、“这色(光)所到而接触的空间,他都能看见。

60、”当光向外扩散时,在其所到之处,人们都可以看到种种目标。

61、他用什么去看这些目标呢?“他们说,当(行者)在看的时候,他应观察自己到底是用眼识看,还是用意识看。

62、”由观智而生的光,能够用来看或分析外在的诸目标。

63、而止禅心的光明也可以用来辨识外在的目标,但是它并不像天眼通那样准确。

64、所以,在看的时候,到底是由眼识还是意识看见外在的目标呢?《大疏钞》在解释这点时所给的结论是:“就像得天眼者,彼以意识得见种种(外在)目标。

65、”他是以依靠心所依处生起的意门速行心得见,而不是以依靠眼净色生起的眼识得见。

66、当禅修者培育止禅心与观禅心时,如果他去辨识,就可以看见许多外在的目标。

67、特别是修习慈心观的禅修者,在以「愿一切天神得以脱离危难」的方式散播慈爱时,由于其光向外扩散,他可以看见许多天神。

68、同样地,在以「愿一切堕恶趣者」的方式散播慈爱时,他会看见许多苦界的有情。

69、这是因为止禅心所产生的光明之威力所致。

70、他是以意识看见,而不是以眼识。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