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站8

网站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和关系(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2022-11-01 15:05:26 精选百科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和关系,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汉朝...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和关系,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汉朝皇帝有庙号,明朝历代皇帝顺序如下所示:朱元璋。

2、庙号:太祖,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2、朱允炆。

3、庙号:惠宗 ,年号:建文(1399年-1402年)3、朱棣。

4、庙号:成祖,年号:永乐(1403年-1424年)4、朱高炽。

5、庙号:仁宗  ,年号:洪熙(1424年-1425年) 5、朱瞻基。

6、庙号:宣宗,年号:宣德(1426年-1435年)6、朱祁镇。

7、庙号:英宗,年号: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  7、朱祁钰。

8、庙号:代宗  ,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8、朱见深。

9、庙号:宪宗  ,年号: 成化(1465年-1487年)  9、朱祐樘。

10、庙号:孝宗   ,年号:弘治(1488年-1505年)10、朱厚燳。

11、庙号:武宗 ,年号:正德(1506年-1521年)1朱厚熜 。

12、庙号:世宗,年号:嘉靖(1522年-1566年) 12、朱载垕。

13、庙号:穆宗,年号:隆庆(1567年-1572年)   13、朱翊钧 。

14、庙号:神宗,年号:万历(1573年-1620年)14、朱常洛。

15、庙号:光宗,年号: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15、朱由校。

16、庙号:熹宗,年号:天启(1621年-1627年) 16、朱由检。

17、庙号:思宗    崇祯(1628年-1644年) 扩展资料太子朱标原谥号“懿文”,其子朱允炆即位后为其尊上皇帝之庙号、谥号、陵号(均已不可考)。

18、靖难之役后各项尊号被成祖一应废除,复称“懿文太子”,并对懿文太子父子多有诋毁。

19、朱由崧称帝后为懿文太子父子平反,追复其皇帝尊号。

20、2、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建文帝在大火中下落不明。

21、朱棣即位后否定建文帝的正统性,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次年改年号永乐,对其大加诋毁。

22、建文帝的姑父,宁国公主之夫,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为其发丧,谥号“孝愍皇帝”,庙号“神宗”,但未被朱棣采纳。

23、之后明朝历代皇帝都拒绝恢复朱允炆的帝号。

24、直到明神宗才恢复建文年号。

25、朱由崧为其平反,追加庙号和谥号。

26、3、朱棣原庙号是“太宗”,世宗改为“成祖”,原庙号不再使用。

27、4、景泰七年,太上皇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复辟为帝,废景泰帝朱祁钰为郕王,死后谥号“戾”。

28、后,宪宗追复其皇帝谥号并改其王陵为皇陵,追复庙号并改谥。

29、5、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明神宗驾崩。

30、八月初一,皇太子朱常洛即位,宣布次年改元泰昌,然泰昌帝同月驾崩,皇太子朱由校即位,“泰昌”年号并未启用。

31、遂决定以当年正月至七月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至十二月为泰昌元年,次年为天启元年。

32、6、清朝对朱由检多不称庙号,只称谥号。

33、7、隆武二年十一月,隆武帝被清军俘获。

34、同年其弟唐王朱聿鐭称帝,预定次年立年号绍武,然同年十二月(公历已是1647年初)即兵败自缢,绍武年号从未使用。

35、8、朱亨嘉表面监国实际称帝,将他之前除朱元璋以外所有明朝皇帝的帝号、庙号、年号全部废除,称洪武278年。

36、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君主朝皇帝的排列顺序如下: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

37、2、明惠帝朱允炆洪武二十五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继位为帝。

38、3、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

39、4、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

40、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

41、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42、5、明宣宗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

43、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

44、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

45、6、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长子,年仅九岁,继位称帝,年号正统。

46、7、明代宗朱祁钰明宣宗(宣德帝)次子,后来由于英宗被俘,太子朱见浚(即后来的朱见深)才两岁,在孙太后的受意下郕王继承了皇位。

47、8、明宪宗朱见深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

48、9、明孝宗朱祐樘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言路大开,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

49、10、明武宗朱厚照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

50、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

51、1明世宗朱厚熜朱厚熜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

52、12、明穆宗朱载垕本来他可以安安心心的当他的王爷,但命运总是变幻莫测的,他的两位长兄先后早死,他成为储君。

53、最终即位为皇帝。

54、13、明神宗朱翊钧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在神宗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神宗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55、14、明光宗朱常洛在明代历史中,光宗朱常洛可算是一位最不幸的皇帝。

56、他39岁的生命历程中,前20年是不受宠爱的皇子,后19年过的是战战兢兢的皇太子生活。

57、15、明熹宗朱由校朱由校在位期间,客氏与魏忠贤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

58、16、明思宗朱由检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位年少有为一生致力于整顿国家的好皇帝,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节俭朴素,并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

59、扩展资料:1381年,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亲理政务,但是力不从心,故设立四辅官来辅佐政事,但这项制度效能不彰,1382年七月被废。

60、十一月,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设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品秩皆为正五品。

61、朱棣登基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由此成立内阁。

62、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

63、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

64、明仁宗增置谨身殿大学士。

65、宣宗时期,由于杨溥、杨士奇、杨荣等三杨入阁,宣宗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

66、明初,内阁无实权。

67、之后内阁地位逐渐升高,权限逐渐增大,到明世宗时,内阁终跃至六部之上。

68、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69、自此,内阁成了中央最高的的决策机构。

70、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 (中国历史朝代)明朝帝王世系:明德祖朱百六:汉族,元代人,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人。

71、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

72、朱仲八之子,朱四九之父,朱初一的祖父,朱世珍的曾祖,朱元璋追赠德祖。

73、明懿祖朱四九:汉族,元朝泗州盱眙人,朱初一的父亲,朱世珍的祖父,明太祖朱元璋的曾祖父,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他被尊为皇帝。

74、明熙祖朱初一:汉族,宋朝末年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后迁居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

75、他是朱世珍的父亲,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父。

76、朱元璋称帝之后,追封朱初一为明熙祖。

77、明仁祖朱世珍:本名朱五四,妻子陈氏。

78、句容(今江苏句容)人,父亲朱初一迁居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朱世珍又迁居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79、南昌王朱兴隆、盱眙王朱兴盛、临淮王朱兴祖、曹国长公主(李文忠的母亲)、明太祖朱元璋的父亲。

80、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世珍、陈氏、朱兴隆先后去世。

81、明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

82、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83、明兴宗朱标: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第一个儿子,母亲孝慈高皇后马氏,《南京太常寺志》记载生母为李淑妃,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明成祖朱棣异母兄。

84、明惠宗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85、明成祖朱棣: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 、永乐皇帝等。

86、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

87、在位年号洪熙。

88、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

89、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

90、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

91、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

92、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93、明代宗朱祁钰: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

94、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1449年―1457年,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

95、明宪宗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96、明孝宗朱祐樘: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

97、明武宗朱厚照: 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

98、明睿宗朱祐杬:明宪宗第四子、明世宗之父、明孝宗异母弟。

99、母亲是邵宸妃,妻为蒋氏。

100、初谥“献”,世宗追谥: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

101、明世宗朱厚熜: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

102、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103、明穆宗朱载垕: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

104、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继位。

105、少年因其母缘故而不得父皇宠爱,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

106、明神宗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

107、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108、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109、明光宗朱常洛: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亲孝靖皇后王氏。

110、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因在位仅一个月,故又被称为“一月天子”。

111、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

112、16岁即位,在位七年。

113、明毅宗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114、明悼皇帝朱慈烺:明思宗长子、母庄烈愍皇后周氏。

115、崇祯二年(1629年)出生,崇祯三年封为皇太子。

116、明恭宗朱常洵:明神宗朱翊钧第三子,母亲郑贵妃,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之父。

117、生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月初五,祖籍南直隶凤阳府,万历二十九年封福王。

118、明安宗朱由崧:明朝第十七位皇帝,南明首位君主。

119、明末清初历史上昙花一现的人物。

120、朱由崧是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侄,福忠王朱常洵庶长子,生母姚氏。

121、1644年到1645年在位,年号弘光,后世称为弘光帝。

122、明绍宗朱聿键:南明第二位君主,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祖父是唐端王朱硕熿,父为唐端王之子朱器墭,母宣皇后毛氏明文宗朱聿鐭:明朝第十九位皇帝,南明第三位皇帝,明太祖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八世孙,唐裕王朱器墭之子,南明绍宗朱聿键之弟。

123、明礼宗朱常瀛:明神宗第七子,明光宗异母弟,母孝敬李太皇太后。

124、明朝宗室、藩王。

125、封衡州(今衡阳),于天启七年九月廿六就藩。

126、明昭宗朱由榔:南明最后一位皇帝。

127、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桂端王朱常瀛之子。

128、1646年至1662年在位。

129、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

130、扩展资料:太子朱标原谥号“懿文”,其子朱允炆即位后为其尊上皇帝之庙号、谥号、陵号(均已不可考)。

131、靖难之役后各项尊号被成祖一应废除,复称“懿文太子”,并对懿文太子父子多有诋毁。

132、后,明安宗、清高宗先后为懿文太子平反,追复其皇帝尊号。

133、2、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建文帝在大火中下落不明。

134、朱棣即位后否定建文帝的正统性,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预定改次年为永乐元年,对其大加诋毁。

135、建文帝的姑父,宁国公主之夫,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为其发丧,谥号“孝愍皇帝”,庙号“神宗”,但未被永乐帝采纳。

136、之后明朝历代皇帝都拒绝追复建文帝的帝号。

137、后,明神宗恢复“建文”年号。

138、安宗为其平反,上庙号、谥号。

139、清高宗再为其平反改谥。

140、3、朱棣原庙号是“太宗”,以后世宗改为“成祖”,原庙号不再使用。

141、4、景泰七年,太上皇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复辟为帝,废景泰帝朱祁钰为郕王,死后谥号“戾”。

142、后,宪宗追复其皇帝谥号并改其王陵为皇陵,安宗追复庙号并改谥,清朝后多用宪宗所定谥号。

143、5、明睿宗为世宗生父,本为兴王,谥号“献”。

144、世宗即位后,通过长达三年的“大礼议”之争,成功为生父争得皇帝尊号,为其尊上庙号、谥号,改其王陵为皇陵。

145、6、清朝对明思宗多不称庙号,只称谥号。

146、7、甲申之变后,皇太子朱慈烺被李自成所获,封为宋王,李自成兵败后吴三桂奉其还京,请求清摄政王多尔衮立其为明朝皇帝,年号“义兴”,不允,携慈烺逃走,后无记载,或曰死于陕西。

147、安宗为其上谥号,监国鲁王朱以海更追谥其为皇帝。

148、另有说法,南都太子案中被处死的“假太子”其实正是朱慈烺本人,但多数史书不认同这种说法。

149、参考资料:明朝君主-百度百科明朝历代皇帝顺序为:朱元璋(太祖)、朱允炆(惠帝)、朱棣(成祖)、朱高炽(仁宗)、朱瞻基(宣宗)、朱祁镇(英宗)、朱祁钰(代宗)、朱祁镇(英宗复辟)、朱见深(宪宗)、朱祐樘(孝宗)、朱厚照(武宗)、朱厚熜(世宗)、朱载垕(穆宗)、朱翊钧(神宗)、朱常洛(光宗)、朱由校(熹宗)、朱由检(思宗)。

150、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皇帝。

151、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

152、主要有16位皇帝,但是在明末的时候有6位皇帝。

153、 1.明太祖朱元璋 2.明惠帝朱允炆 3.明成祖朱棣 4.明仁宗朱高炽 5.宣宗朱瞻基 6.明英宗朱祁镇 7.明代宗朱祁钰 8.明宪宗朱见深 9.明孝宗朱佑樘 10.明武宗朱厚照 11.明世宗朱厚骢 12.明穆宗朱载后 13.明神宗朱翊钧 14.明光宗朱常洛 15.明熹宗朱由校 16.明思宗朱由检 明末: 安宗简皇帝,朱由崧,年号,弘光(1644—1645)。

154、神宗显皇帝(万历)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崇祯皇帝之堂弟。

155、 潞王,朱常淓,监国(1645.6—1645.7)。

156、神宗显皇帝(万历)之弟。

157、 绍宗襄皇帝,朱聿键,年号,隆武(1645—1646)。

158、唐王朱桱八世孙,崇祯皇帝族叔祖。

159、 鲁王,朱以海,监国(1645—1653)。

160、鲁王朱檀九世孙,崇祯皇帝族叔。

161、 唐王,朱聿粤,年号,绍武(1646)。

162、朱聿键之弟。

163、 永历皇帝,朱由榔,年号,永历(1646—1661)。

164、桂王之子,崇祯皇帝堂兄。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