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站8

网站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谁灭掉唐朝(灭掉唐朝的人)

2022-11-04 07:18:32 精选百科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谁灭掉唐朝,灭掉唐朝的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唐朝是被朱温灭的。2、公元...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谁灭掉唐朝,灭掉唐朝的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唐朝是被朱温灭的。

2、公元907年,朱温废唐帝自立,改国号“梁”,建都开封,史称“后梁”, 朱温就是梁太祖。

3、但是因为黄巢覆亡后,唐朝中央政府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割据局面已经存在,“后梁”并没有继承唐的全部国土,只继承了唐能够控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两省,陕西、湖北的大部。

4、中国开始进入又一个分裂局面,史称呼五代十国。

5、直到宋朝才统一中原及江南。

6、元统一全国。

7、扩展资料:唐朝后期,由于中央与藩镇、藩镇与藩镇之间连年战争,向百姓增加赋税、徭役,掌权的宦官更加有恃无恐地欺压百姓,强占土地,勒索钱财,引起人民的极大不满,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8、到懿宗、僖宗时期,连年的天灾,使得粮食产量锐减,人民苦不堪言,而朝廷仍然加派赋役,于是,唐朝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唐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9、起义的领导者是王仙芝与黄巢。

10、起义爆发于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黄巢先后起义,后协同作战,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山东、河南、湖北一带。

11、不久,王、黄又分兵作战。

12、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战死,其众投奔黄巢,黄巢成为起义军的最高领导人。

13、此时,黄巢决定东攻洛阳,而唐朝派来大军,打消了黄巢的计划。

14、之后,黄巢率军转战今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发展、壮大农民起义军。

15、广明元年(880年)7月,黄巢利用淮南节度使高骈与中央相猜忌并畏惧起义军的形势,迅速北渡长江,于同年11月占领东都洛阳,12月攻入长安,唐僖宗逃往成都。

16、这次农民战争,给垂死挣扎的唐王朝以致命的一击,唐朝的统治瓦解了。

17、叛变投降的朱温,成为左右唐末政局的人物。

18、天复三年(903年),朱温将内侍省数百名宦官全部杀掉,出使在外的宦官也就地正法,宦官专权局面结束。

19、天佑四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而自立,改国号梁,定都开封。

20、唐朝灭亡了。

21、参考资料:唐朝灭亡真相-百度百科  唐朝被朱温所灭。

22、  昭宗死后,朱温立昭宗嫡次子也是第九子李柷为帝,时年十三岁,史称唐哀帝,何皇后则被尊为皇太后。

23、次年,朱温又命蒋玄晖杀死了李裕等昭宗九子。

24、朱温认为唐朝的朝臣中还有不少人忠于李唐皇室,是自己建立新王朝的障碍,必须彻底铲除,才能顺利达到目的。

25、朱温的得力谋士李振,早年屡试进士不中,因而对这些所谓衣冠大族非常痛恨,同时也痛恨科举出身的朝士,也极力主张将这些人全部杀掉。

26、于是朱温在滑州白马驿一举屠杀裴枢为首的朝臣三十多人,李振意犹未尽,对朱温说:“此辈常自称是清流,应当投入黄河,使之变为浊流!”朱温大笑,立即命人把这些尸体投入滚滚黄河。

27、史称这次事变为“白马驿之祸”。

28、唐王朝经此一变,已经完全失去了统治基础,唐哀帝虽仍在位,实际上已经等于亡国。

29、  朱温急于称帝,而十一月,其心腹蒋玄晖、柳璨、太常卿张廷范等认为天下未平,不可太急,朱温不悦,也不接受他们提出的封大国、加九锡、加殊礼这些受禅改朝换代的预备程序,朝廷以朱温为相国、总百揆,以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天雄、武顺、佑国、河阳、义武、昭义、保义、戎昭、武定、泰宁、平庐、忠武、匡国、镇国、武宁、忠义、荆南等二十一道为魏国,进封朱温为魏王,仍加九锡时,朱温即怒而不受。

30、先前柳璨陷害了太多朝臣,朱温对他也厌恶,十二月,柳璨劝哀帝禅位并奉哀帝命去汴州表达禅位之意,被朱温拒绝。

31、就在柳璨、蒋玄晖等日夜筹谋改朝换代之际,何太后也派宫女向蒋玄晖乞求禅让后放过自己母子。

32、宣徽副使王殷、赵殷衡嫉恨蒋玄晖,趁机诬陷蒋玄晖私通何太后、蒋玄晖等人意图拖延时间等候时机复唐。

33、此时,朱温三次上表辞让魏王、九锡,诏许之,改以为天下兵马元帅,但朱温已将汴州府舍修为宫阙。

34、朱温相信王殷、赵殷衡的说辞,便遣使杀蒋玄晖,密令王殷、赵殷衡去何太后积善宫将其缢杀,再贬杀柳璨、张廷范。

35、唐哀帝也被迫下诏称母后之死系私通蒋玄晖事发自杀及追废母后为庶人,新年的祭天也因太后丧及“宫闱丑闻”为由而没有举行。

36、唐朝灭亡于公元907年,朱温(又名朱全忠)建立后梁,史称后梁太祖唐朝曾经是我国最强盛的一个朝代,其中贞观、开元之际的繁华,历来为史家所称颂。

37、然而这个当年不可一世的帝国最后仍然是灭亡了,其灭亡的导火索不在藏龙卧虎、群雄林立的中原,而在偏处于岭南一隅之地的桂林。

38、 事情要从唐代后期的懿宗的咸通年间说起。

39、当时云南有一个称为南诏的地方割据势力,趁李唐王朝对岭南的统治鞭长莫及之机大搞武力侵吞,使得与南诏相邻的岭南地区深受其害。

40、为了平息南方的兵戈,徐州节度使孟球奉命在徐州一带招募两千人到南方充当驻军,其中有八百人就驻扎在桂林,担负守御城池的任务。

41、 按照唐代军制的惯例,地方驻军一般是三年一换,这样,戍边的军卒们才不至于因为长戍边关而荒芜了家中的田园。

42、但当时主管驻军换防事务的尹癸戈却严重失职,他由于没有筹集到有关的款项,最后因为没有钱而不能让部队进行换防。

43、为了掩饰自己的过失,尹癸戈居然下令驻守岭南的戍兵再延期一年。

44、 徐州一带自西汉以来就一直是战乱之区,那里的人武风极盛,性格刚烈,驻扎在桂林城区的徐州戍卒们早就掰着指头计算回乡的日期。

45、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愤怒,他们在低级军官许佶、赵可立、王幼诚、刘景、傅寂、张实、王弘立、孟敬文、姚周九人的率领下,来找统军将领王仲甫理论,要求按期回转家乡。

46、不想这个王仲甫却是个不近情理的人,摆出一副臭架子不理睬士兵们的合理要求。

47、许佶等人一时按捺不住,与王仲甫及其亲兵冲突起来,双方大打出手,最后竟失手将王仲甫打死。

48、 这一下祸可闯得大了,许佶等人商议,干脆找来了他们素所信服的粮料判官庞勋,并公推庞勋为首揭竿起事,准备以武力打回徐州老家去,就这样,一场始料未及的兵变在桂林发生了。

49、庞勋带领他的徐州健儿,手执武器,反出桂州,一路北上,由于没有军饷供应,免不了要攻州夺县以取得粮草军需。

50、与此同时,一些沿途的贫苦百姓也趁机加入,队伍居然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发展壮大,等到他们打到老家徐州一带的时候,已经有了一支数万人的队伍。

51、 唐朝廷接到桂林兵变的消息,派遣大兵对庞勋等人进行围剿。

52、唐徐州观察使崔彦曾首先受命统兵迎战,却被庞勋打得大败,连崔彦曾本人也死于战场。

53、 庞勋的部队连战连胜,很快控制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流域广大地区。

54、唐朝廷派遣名将康承训为主将,并以悍将王晏权、戴可师为南北两翼,三方并进,企图全歼庞勋于徐州城下。

55、而庞勋则采用避实就虚的战术,暂不与康承训、王晏权的主力相碰,只集中局部优势兵力与戴可师决战。

56、双方在淮河之畔的都梁山大战,结果是戴可师的羽林军不敌剽悍的徐州锐卒,最后连曾经不可一世的戴可师也命丧沙场。

57、 唐军主将康承训接到败报,不敢以兵力与庞勋硬接,转而使用其它手段。

58、他利用庞勋等人起兵的本意原先只不过回乡心切,因此内心深处总是存在着适当的时候让朝廷招抚而解甲归农心理,展开一系列的诱降活动。

59、庞勋等人由于对朝廷存在幻想,往往坐失战机,渐渐的变主动为被动,形势日趋不利。

60、庞勋在城池连失的情况下,率残兵南逃蕲州,途中被康承训追上,不幸战败阵亡。

61、 庞勋的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唐朝的统治也因此而受了极大的创伤,各地人民起义像野火一样到处燃烧起来,其中以王仙芝、黄巢等人的兵势最为浩大。

62、经过好几年的战斗,终于将唐朝廷拖到了灭亡的边缘。

63、也就是由于这样的史实,宋代著名史学家宋祁在总结唐亡的原因时有一句话说得非常中肯:“唐亡于黄巢而祸始于桂林!”朱温 朱全忠 朱晃 是同一人。

64、朱温参加了黄巢起义军,追随黄巢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成为黄巢手下的一员大将。

65、 朱温在黄巢军中无法混下去时,为了生存为了富贵前途,他听从谋士谢瞳的计策背叛黄巢而投降了唐朝廷,在唐朝廷内朱温的官职步步高升,最后竟也做起了最高级的富贵梦:称帝。

66、 天佑四年(907)四月,朱温在表面上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正式称帝,更名为朱晃,庙号太祖。

67、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

68、升汴州为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建为东都,而以唐东都洛阳为西都。

69、废 17 岁的唐昭宣帝为济阴王,迁往曹州济阴囚禁。

70、次年二月,将其杀害。

71、毛泽东曾经评价:“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72、”自打隋文帝以后,隋炀帝杨广暴虐好大喜功,瓦岗军起义,李渊在太原起兵,可怜隋文帝的一世英名,隋朝才37年江山。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