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精选百科 > 正文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五虎礁简介,五虎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方山》到山不识山面目,但见九鼻盘溪曲。
2、归来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汉玉。
3、《方山》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在福州五虎山所创作的一首诗。
4、描绘了福州五虎山的景象和感受。
5、宋朱熹避伪学来游,筑吟翠山楼于下卓,留有诗篇《方山》:“到山不识山面目,但见九鼻盘溪曲。
6、归来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汉玉”,至今石崖犹存其“怡山良石,神仙所居”的题刻。
7、《方山》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在福州五虎山所创作的一首诗。
8、描绘了福州五虎山的景象和感受。
9、 方山 到山不识山面目,但见九鼻盘溪曲。
10、归来几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寒玉。
11、[注释]方山:俗称五虎山,在闽侯。
12、九鼻:指五虎山东向,壁立千仞,谷口深险,四面好像城郭;“九鼻”之语来自梁克家《三山志》,《三山志》描述方山为“山在州南重江之外九鼻,东向正北,遥望突兀端方,直下数千尺,故名”,梁克家是南宋一代名相,比朱熹大几岁,曾任福州知州,右丞相。
13、曲:指溪水在山中弯曲绕行。
14、几:竹凳子。
15、倚天百尺:靠着天很近,似乎只有百尺之距。
16、寒玉:天上的云气,清凉似玉。
17、此诗大意是:来到方山里面,却看不清它的面貌,只见山势险峻,溪水弯曲。
18、归来搬把竹凳子在窗前坐下,心里仍在回想着方山之巅接近天宇的山势,以及山上的寒气。
19、首句“到山不识山面目”是从苏东坡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化来的,既是个人体验,又含有哲理。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
- 2022-05-14 交通局回应桥梁护栏一捏就散 已成立调查组核查
- 2022-07-18 苹果被删除的软件图标在哪里恢复(苹果被删除部分)
- 2022-09-18 Ca1316航班2016年5月12日价格(ca1316)
- 2022-06-28 丁凯乐结婚是怎么回事丁凯乐是谁李瑞个人资料介绍
- 2022-07-20 北京换驾照(北京换房网)
- 2022-09-11 电子眼镜作弊(电子眼镜)
- 2022-08-21 圆通快递查询单号查询速查手机号(圆通快递查询单号查询速)
- 2022-09-16 宋承宪苏志燮成宥利(宋承宪和成宥利)
最新文章:
- 2022-11-22 实用中医美容(关于实用中医美容介绍)
- 2022-11-22 实用中医皮肤病诊疗及美容技法(关于实用中医皮肤病诊疗及美容技法介绍)
- 2022-11-22 实用中医皮肤病(关于实用中医皮肤病介绍)
- 2022-11-22 馨子的老公个人资料(馨子qq)
- 2022-11-22 蓝颜倾世(蓝颜)
- 2022-11-22 实用中医男科学(关于实用中医男科学介绍)
- 2022-11-22 2tu cc(2tu cc)
- 热点推荐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