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站8

网站首页 科技 > 正文

鹰嘴豆基因组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作物线索

2021-10-09 17:25:19 科技 来源:
导读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已经确定了鹰嘴豆的耐热和耐旱基因。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更强大和高产的重要粮食作物。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已经确定了鹰嘴豆的耐热和耐旱基因。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更强大和高产的重要粮食作物。

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团队报告称,已经检测到其他基因,这为研究作物的遗传多样性、驯化、驯化后的分化、产量和抗病性提供了重要见解。他们还将农作物的起源追溯到肥沃的新月,然后传播到亚洲和非洲。

这项研究涉及来自21个机构的科学家,他们绘制了来自45个国家的429个栽培和野生鹰嘴豆的基因组图谱。

鹰嘴豆,官方名称为鹰嘴豆,是世界上第二大栽培豆类。它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A前体和矿物质,包括磷、钙、镁、铁和锌。

干旱和高温已被证明会使作物减产70%以上。因为全球变暖,如果气温升高,能量充沛,其生产力可能会进一步降低。研究人员表示,识别抗旱和耐热基因是使作物适应气候的一个步骤,这有助于避免产量损失。

在基因组扫描过程中,科学家们确定了与压力反应、DNA修复、蛋白激酶活性、种子发育、发芽和花发育相关的基因。

他们发现了几个独特的基因,包括抗病基因。

“我们已经确定了13个农艺性状的候选基因,”印度海得拉巴ICRISAT的主要作者Rajeev Varshney说。

“例如,我们已经确定了三个关键基因,它们可以帮助作物耐受高达38摄氏度的温度,从而提高作物的生产力。”

在驯化过程中,古代农民偏爱产量和抗病基因。影响未选择性状的基因从培育品系的基因组中消失了。

瓦什尼和他的同事们煞费苦心地寻找缺失的基因。为了评估损失,他们根据种子类型将作物分成不同的组。包括这些被称为德西和卡布力的常见商业菌株,以及其他栽培和野生菌株。

卡布里的特点是种子大而浅,基因比德西少,德西的暗种子更小。栽培系的基因损失也大于野生系。前者丧失了野生品种约80%的遗传多样性。

关于基因丢失的见解为驯化后作物如何传播到不同的地理区域提供了线索。

这项研究表明,德西鹰嘴豆直接从肥沃的新月地带来到印度,并同时迁移到东非和中亚。瓦尔什尼说,数据还显示,卡布里鹰嘴豆仅在两个世纪前抵达印度,显然是通过阿富汗。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