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站8

网站首页 综合 > 正文

间接故意和过失的区别(间接故意)

2022-09-23 10:55:18 综合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间接故意和过失的区别,间接故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间接犯罪并非法律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间接故意和过失的区别,间接故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间接犯罪并非法律概念,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间接故意犯罪。

2、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

3、其包含以下几层意思:行为人对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须持放任其发生的心理态度,即行为人对明知可能发生的结果既不是希望其发生,也不是希望其不发生,而是任其自然,发生不发生都无所谓。

4、2、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仅限于明知“可能发生”一种情况。

5、3、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犯罪目的,因为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与犯罪目的追求危害结果发生的要求不相符。

6、4、间接故意犯罪只有构成与不构成之分,而不存在完成与否的问题。

7、任何间接故意犯罪,都是以追求某种目的结果为前提的。

8、正是这种目的结果,导致行为人原本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形态产生了性质上的变化。

9、间接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我国刑法对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做了不同的量刑标准,对间接故意犯罪科以较重的处罚,而对过失犯罪,量刑就相对轻些但是,往往在司法实践中,容易混淆.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货车司机,在上路前,发现刹车有问题,认为自己注意点就不会出事,就驾车上路了 ,结果,由于刹车不灵,发生车祸,造成一死两伤.该司机,是间接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间接故意和过失的相同之处:二者都是预见到了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不同点是:间接故意是在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采取的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然,认为发生危害结果也无所谓,采取这种放任的态度,漠视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间接故意,而过失犯罪是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是轻信可以避免.在主观上,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阅读全文>>间接故意犯罪的概念 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10、即行为人表述的心理态度,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为间接故意。

11、其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三,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12、因此,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13、换而言之,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间接故意。

14、行为构成要素(一)认识因素阅读全文。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