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综合 > 正文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仓颉造字的传说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谈谈你的想法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传说】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
2、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
3、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4、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
5、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6、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
7、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8、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
9、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
10、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11、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
12、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
13、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14、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
15、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
16、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
17、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
18、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
19、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
20、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21、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
22、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
23、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24、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25、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26、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
27、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
28、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
29、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
30、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31、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
32、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
33、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34、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35、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
36、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37、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
38、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
39、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40、”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
41、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
42、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43、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
44、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
45、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46、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
47、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
48、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49、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
50、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51、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
52、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53、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
54、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
55、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56、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
57、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
58、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59、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
60、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
61、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
62、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
63、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
64、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
65、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66、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
67、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
68、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69、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70、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71、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
72、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
73、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
74、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
75、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76、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
77、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
78、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79、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80、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
81、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82、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
83、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
84、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85、”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
86、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
87、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88、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
89、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
90、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91、 【传说】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
92、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
93、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94、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
95、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96、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
97、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98、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
99、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
100、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101、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
102、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
103、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104、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
105、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
106、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
107、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
108、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
109、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
110、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111、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
112、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
113、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114、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115、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116、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
117、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
118、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
119、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
120、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121、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
122、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
123、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124、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125、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
126、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127、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
128、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
129、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130、”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
131、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
132、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133、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
134、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
135、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136、 仓颉,称苍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137、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138、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139、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
140、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
141、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
142、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
143、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
144、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
145、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
146、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147、 传说仓颉,四目重瞳,非常聪明,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在陕西省雒南县),临于玄扈洛邙之水,忽然看见一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
148、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取来细细研究。
149、他看来看去,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通的。
150、他想花纹既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岂不是人人都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么?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151、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
152、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
153、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
154、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
155、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156、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
157、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158、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
159、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160、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
161、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
162、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163、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
164、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
165、这法子挺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166、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
167、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
168、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
169、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
170、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
171、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
172、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173、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
174、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
175、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176、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177、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178、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
179、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
180、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
181、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
182、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183、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
184、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
185、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186、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187、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
188、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189、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
190、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
191、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192、”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
193、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
194、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195、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
196、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
197、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198、 还有相传说仓颉造字成功,发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
199、为什么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造成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自然值得庆贺。
200、但鬼为什么要哭呢?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
201、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202、”《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203、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
204、《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205、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
206、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
207、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
208、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
209、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比较成熟了。
210、 到了现代,有人在承认仓颉的同时又扩大了造字者的队伍。
211、比如鲁迅先生,他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
212、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213、”《鲁迅.门外文谈》。
214、也就是说,汉字当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只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比较重要、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已。
215、我们所重视的不是到底是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而是造字这件事本身的意义。
216、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件大事,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217、 仓颉造字处 : 仓颉造字的传说在全国流传得更为广泛。
218、《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219、《说文解字》序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爪之迹,知今之可相别异也,构造书契。
220、”由于仓颉造字的贡献实在太大,所以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和遗迹遍布黄河中下游许多地方。
221、这其中,临汾的洞儿村即今尧庙镇西赵村影响较为广泛。
222、据说,汉唐以来,村中一直建有仓颉祠堂,称作“仓颉圣祠”,每年春天都要进行祭祀活动。
223、该祠有房屋400余间,祠内两厢,一边为崇文会馆,一边为培英义庄,乡会试在此举行。
224、清代,此祠被烧毁后,又建祠三间。
225、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临汾县令、河间李早荣在仓颉祠旁修建碑亭,石碑上书写了“仓颉造字处”五个阴刻正楷大字。
226、现祠已被毁,石碑存于尧庙。
227、当地相传,仓颉是从猎人按虎、狼、牛、羊的脚印捕猎的故事中得到启发,造出了象形文字。
228、据《平阳府志》记载:“上古仓颉为黄帝古史,生而四目有德,见灵龟负图,书丹甲青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圆曲之变,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文字既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
229、今城南有仓颉故里碑。
230、”这足以印证,今西赵村或是仓颉故里,或是仓颉造字之地。
231、 还有一种说法是: 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
232、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
233、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
234、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235、 仓颉的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
236、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仓颉首创文字的事后来被黄帝知道了,他大为感动,乃赐仓姓。
237、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
238、再后来,上天知道了这件事,下了一场谷子雨奖励仓颉。
239、这便是人间谷雨节的由来。
240、 从白水县城出发,沿渭(南)清(涧)公路下洛河,然后再改走白(水)洛(川)公路。
241、吉普车在高原的沟岔间跑了一个小时左右,才来到了仓颉庙所在的史官村。
242、这座已有1800余年历史的仓颉庙已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3、 仓颉陵在吴村西侧,与仓颉庙西东相望,是一个高五米的大土丘。
244、陵墓以下有仰韶至龙山时期的古文化遗存。
245、陵前翁仲,石狮俱存,并建有石坊,上书“仓颉”二字。
246、仓颉庙,始建年代不详。
247、据庙内现存碑刻记载,“历汉唐以来,未尝稍替”。
248、如今看到的仓颉庙是明清时的建筑,占地约两千七百平方米,坐北朝南,有石望柱一对,雕刻精美雅致;山门、二门皆为硬山式建筑,拜殿、正殿和寝阁大方美观。
249、还有明代名人篆额题联和仓颉夫妇的石雕。
250、庙内碑刻林立,松柏苍翠,杨柳依依,楼台亭阁鳞次栉比,整个建筑雄伟壮观 。
251、 告别“结绳记事”的年代 中国古书上有“结绳记事”、“契木为文”等记载,这是早期记事常用的方法,可惜这些物质无法长久保存下来,所以当时的记事情况已无法知晓了。
252、但安阳小屯发现了十五万片甲骨卜辞,在龟甲与牛胛骨上刻的文字相当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总字数达到3500个上下。
253、从甲骨文字结构来说,除了象形以外,形声、会意、假借等比较进步的造字方法已普遍被应用。
254、可见在三千余年前的商代文字已达到了相当完备程度,那幺在它以前一定有个更长的发展过程。
255、 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先民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在龟甲上刻划符号了。
256、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中发现了在陶器上刻划的符号有数十种之多,其中有些与甲骨上所见的字类似,因而有人认为它们就是早期文字。
257、至于在龙山文化早期的陶罐上发现的朱书可以肯定是文字,充分表明中国的汉字至少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
258、文字的出现既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的结果,所以仓颉很可能是总结整理文字,为汉字的形成作出了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
259、 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
260、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
261、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
262、汉代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已从“仓颉造字”发展为“仓颉四目”,开始神化。
263、尤其是汉代的纬书,又进而渲染,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春秋元命苞》)。
264、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
265、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
266、 “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
267、《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268、”《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269、”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解释说:“颉有四目,仰观天象。
270、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
271、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272、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
273、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
274、” 仓颉造字的过程 汉字的诞生非一人一手之功,是先民长期累积发展的结果。
275、近代考古发现了3600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7000年前的陶文、约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
276、流传下来的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明仓颉应当是在汉字发展中具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物,他可能是整理汉字的集大成者。
277、 关于仓颉造字,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近似于神话的传说,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
278、于是,仓颉就在当时的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
279、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
280、说来凑巧,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之时,只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就问正巧走来的一个猎人。
281、猎人看了 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别的野兽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
282、”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
283、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象,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
284、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仓颉造的字也就多了。
285、仓颉把他造的这些象形字献给黄帝,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于是,这些象形字便开始应用起来。
286、为了纪念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河南新郑县城南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宋朝时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取名“凤台寺”。
287、 [仓颉造了哪些字?]• [苍颉书]释文:仓颉造字台 化己,庇,乃尼山艾友所。
288、 草米并刈,乞少子左互。
289、 学耒,弢雨水,儿纠叔 兵朱。
290、 [苍颉书]释义: 身体变化,需要庇护。
291、于是尼山是养老送终的好地方。
292、[老有所养] 杂草庄稼一并割下,求少子帮助。
293、[壮有所用] 学使农具,取水灌地。
294、小儿缠着叔叔玩弄兵器上的红飘带。
295、[幼有所长] [苍颉书]的内容,与‘[礼记礼运]篇所讲的大禹以前的社会情况吻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为 大同’。
296、这就是从孔子到孙中山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所追求和向往的大同世界的理论,原来出自于上古时代的[仓颉书]。
297、 [仓颉书]不愧是天下第一书,愿天下读书人都来读一读【仓颉书】,让祖先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在我们这一代开花、结果,让中华大地真正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宏图大志,一展五千年的壮丽辉煌! 最后让我把宋代大观帖上的释文,附在下面,没有前辈的最初探索,哪有我无名小子的最终发现,短短的二十八字的【仓颉书】,乃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可谓通俗易懂、博大精深,是人类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298、 《大观帖》翻刻时将《仓颉书》28字译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
- 2022-07-21 又送别李峤赏析(又送别李峤赏析介绍)
- 2022-10-30 林志玲子宫病变(林志玲患子宫癌)
- 2022-11-27 绵愉世系(绵愉)
- 2022-07-23 最小的质数是多少(最小的质数是什么)
- 2022-08-05 网上怎么做推广(如何进行网络推广)
- 2022-07-19 关东山在哪里(其实这只是个虚构名)
- 2022-08-12 蕊怎么读拼音(蕊读音简介)
- 2022-10-11 九芳被摘字?(孙九芳为什么被摘字)
最新文章:
- 2023-03-08 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意义(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 2023-03-08 艺风群星 灵犀相通(艺风群星)
- 2023-03-08 很厚拼音(很厚)
- 2023-03-08 嫦娥五号年底前发射梦见(嫦娥五号年底前发射)
- 2023-03-08 安逗黑仔快乐大本营2016(安逗黑仔快乐大本营)
- 2023-03-08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游人不解春何在)
- 2023-03-08 lol欧服(欧服lol)
- 2023-03-08 爆丸小子动画版免费观看(爆丸小子动画版)
- 热点推荐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