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站8

网站首页 综合 > 正文

是御柳斜还是御柳斜(什么东风御柳斜)

2022-11-23 05:30:51 综合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是御柳斜还是御柳斜,什么东风御柳斜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暮春时节,长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是御柳斜还是御柳斜,什么东风御柳斜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2、【全诗】《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5、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6、【赏析】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7、“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8、“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9、“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10、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11、“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12、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13、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14、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5、”“日暮”就是傍晚。

16、“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17、“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18、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19、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20、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21、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22、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23、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24、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25、【作者简介】韩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26、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27、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28、天宝13年(754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

29、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30、韩翃诗集里十之八九是送行赠别或者唱和吟咏的诗歌,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31、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32、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33、 【诗文解释】 春天的长安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

34、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35、 【词语解释】 春城:春天的长安城。

36、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烛。

37、 五侯:宦官宠臣。

38、 【诗文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39、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40、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

41、寒食节那天,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

42、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一片亮亮堂堂。

43、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

44、韩翃感慨万分,想到杨贵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

45、这首诗写了寒食节京城里的融融春意,并讽刺了皇帝的偏宠。

46、全诗含蓄自然,富有情韵。

47、记得采纳啊御柳:御苑中的杨柳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8、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9、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50、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51、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52、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53、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54、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55、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56、《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57、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58、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59、简析]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

60、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61、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62、“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63、“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64、“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65、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66、“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67、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68、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69、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0、”“日暮”就是傍晚。

71、“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72、“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73、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74、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75、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76、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77、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78、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79、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吹写了宫中的柳树。

80、这两句景物描写出了长安城的迷人风光。

81、把春日的长安城称为“春城”,富于美感。

82、处处“飞花”,准确地表现出寒食节花絮纷飞的迷人景象,皇家花园的柳枝在风中摇曳,春意醉人。

83、“无处不”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表达效果更强烈。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