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站8

网站首页 综合 > 正文

子路受教注释(子路受教)

2022-11-28 13:16:34 综合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子路受教注释,子路受教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这篇文言文的译文:子路拜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子路受教注释,子路受教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这篇文言文的译文: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2、”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

3、只是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柔烤加工就很笔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犀牛皮(做的铠甲),从这来讨论,有什么需要学(的理由)呢?”孔子说:“如果劈开它在一端束上羽毛,并给它加上金属的箭头,它射得不就更加深了吗?”子路听后连拜两次说:“多谢(先生)教导。

4、”这篇文言文的原文: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

5、”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

6、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7、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8、”这篇文言文的出处:《孔子家语》——春秋战国·王肃扩展资料这则短文通过孔子与其弟子子路的对话生动而深刻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功效,也是对学生的指引与勉励。

9、文中以加工后的箭与现成的竹竿比较作喻,深入浅出的说明了努力学习必有进步的道理,从而突出了学习在人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意义。

10、文中以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展开情节,因此叙述具体生动,人物特点鲜明,同时增强了趣味性与感染力。

11、《孔子家语》所记载的,正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说话和故事。

12、我们知道,位列《十三经》的《论语》,就是孔子和孔门弟子的言行记录;而由于内容相类,《孔子家语》在《汉书·艺文志》中,也被归入《六艺略》的“论语”类。

13、不过,因为《孔子家语》在汉代曾经一度失传,当汉末的经学大师王肃,声称自己从孔子的后人孔猛那里获得这部古籍,并为它作了批注时,它的来历便开始遭到世人质疑。

14、此外,《孔子家语》的大部分内容,又跟若干先秦和汉代古籍记载的孔子事迹大致相同。

1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路受教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括:箭的尾部。

16、镞:箭头。

17、孔子说,在箭的尾端加上羽毛,它的飞行就更加稳定;在箭的头部加上箭头,它就能射入更深。

18、后天学习就是这样一个持续不断地粘贴羽毛、磨砺箭头的过程。

19、括:箭的尾部。

20、镞:箭头。

21、 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 后天学习就是这样一个持续不断地粘贴羽毛、磨砺箭头的过程。

22、是针对子路的“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

23、以此言之,何学之有”进一步举例论证他的观点是错的,说明了天赋固然重要,加上学习与努力就更好了。

24、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