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综合 > 正文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冬至的别称都有什么,冬至的别称有哪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冬节、贺冬、长至节、喜冬、亚岁、肥冬等冬至日该日,北半球黑夜最长而白昼最短,故又称“长至”或“短至”(夜长至,或称日短至),因此亦有“长至节”、“短至节”等节日。
2、冬至日的前夜则称为“冬至夜”。
3、阴阳五行学说归纳冬至有“一阳生”之象,由此冬至日也称为“一阳节”。
4、曹植《冬至献袜颂表》记载:“千载昌期,一阳嘉节,四方交泰,万物昭甦”。
5、又大概关系到所谓“阳气起”、“一阳至”,加上诸多拜贺之举而令冬至增添“喜”意,因此冬至又得“喜冬”、“贺冬”、“秤冬”之称,也就有着“贺冬节”此一节日。
6、因冬至节以往是仅次于新年的重要节日,应节习俗繁多,且民众会大肆饮食庆祝,所以又俗称“亚岁”、“肥冬”,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冬至大似年”、“大冬如大年”、“冬肥年瘦”/“肥冬瘦年”的俗谚,意指冬至的礼俗隆重如同新年/年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是曰“冬至节亚赛年节”)。
7、扩展资料:据民国初年《雄县新志》所述,传统华夏民众会在冬至日竖立八尺表木以测验来年水旱。
8、汉朝亦有“晷进则水,晷退则旱”此一标准判断水旱。
9、另华夏民众会在冬至日观察日出日落的云气变化,以雨晴预知判断春节天气之好坏。
10、浙江农谚云:“晴冬至烂年边,邋遢冬至晴过年。
11、”表示冬至不下雨雪,春节时就要下雨雪而弄得道路湿滑泥泞;反之亦然。
1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冬至冬至别名:Winter Solstice、亚岁、冬节、日短至。
13、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
14、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15、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16、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
17、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18、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19、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大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20、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21、扩展资料:冬冬至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冬。
22、这天北半球虽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但是,这并不是最冷的时候,所谓“冷在三九、四九”。
23、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
24、因而,冬至之前天气通常不会很冷。
25、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26、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
27、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
28、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
29、冬至,又名冬节、大冬、亚岁、小年、履长节。
30、冬至的起源悠久。
31、人们将冬至称为小年,是因为周代建子,以十一月为正月,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秦汉又续沿其制,这个观念一直流传到今天。
32、汉代改称冬至为冬节、日至。
33、从南北朝至唐宋称冬至为亚岁或岁首。
34、冬至为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阳历的二十二、二十三日间。
35、按照天文学的解释,冬至日太阳到达黄经纬度270度,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
36、我国传统的阴阳观念则认为此日阴极而阳至,日南至,渐长至也。
37、这些自然现象成为丰富多彩的冬至日活动的依托。
38、扩展资料:冬至的别称长至。
39、也叫长至节。
40、这是以自然现象为基础的别称。
41、自夏至以后白昼渐短,到冬至达到极点,其后白昼渐长,因此冬至别称长至,意谓白昼之长将(已)至。
42、白居易《冬至宿杨梅馆》诗云: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43、若将冬至视作节日,相应地也就有了长至节的别称。
44、冬至日,为长至节。
45、小学学生衣新衣,携酒脯,各赴业师拜。
46、亚岁。
47、这是与年节相比较而生的别称。
48、意思是冬至亚赛年节,和俗谚冬至大如年如出一辙。
49、魏陈思王曹植《冬至献袜颂表》有句云:伏见旧仪,国家冬至……亚岁迎福,履长纳庆。
50、又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51、浙江临安》:冬至俗名亚岁,人家互相庆贺,一似新年。
52、吴中最盛,故有肥冬瘦年之说。
53、在民间,将此二者加以比较的俗谚颇多,这些俗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冬至节俗的大众心理和社会生活基础。
54、冬至,又名冬节、大冬、亚岁、小年、履长节。
55、冬至的起源悠久。
56、人们将冬至称为“小年”,是因为周代建子,以十一月为正月,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秦汉又续沿其制,这个观念一直流传到今天。
57、汉代改称冬至为“冬节”、“日至”。
58、从南北朝至唐宋称冬至为“亚岁”或“岁首”。
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至为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阳历的二十二、二十三日间。
60、按照天文学的解释,冬至日太阳到达黄经纬度270度,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
61、我国传统的阴阳观念则认为此日阴极而阳至,日南至,渐长至也。
62、这些自然现象成为丰富多彩的冬至日活动的依托。
63、 冬至的别称长至。
64、也叫长至节。
65、这是以自然现象为基础的别称。
66、自夏至以后白昼渐短,到冬至达到极点,其后白昼渐长,因此冬至别称“长至”,意谓白昼之长将(已)至。
67、白居易《冬至宿杨梅馆》诗云:“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68、”若将冬至视作节日,相应地也就有了“长至节”的别称。
69、“冬至日,为‘长至节’。
70、小学学生衣新衣,携酒脯,各赴业师拜。
71、” 短至。
72、也叫短至节。
73、这也是以自然现象为依托的别称,只是解释的角度不同。
74、 长至的解释着眼于“将来”,短至则相反,从“现在时”的角度解释冬至。
75、 冬至日至短,达到短之至,故称“短至”。
76、着眼于“现在时”的角度考虑,称长至的该是夏至,而非冬至。
77、 肥冬。
78、这是从习俗的角度认识冬至的。
79、冬至早于年节,饮食丰饶,并且有酒、肉馈送亲友的习俗,故称。
80、“冬至,拜节,或以羊、酒相馈遗,谓之‘肥冬’” 喜冬。
81、与肥冬的着眼点及用意相同。
82、冬至节亲友相贺、喜气洋洋,故称。
83、 “冬至,谓之‘喜冬’。
84、官率合属,前一日司仪,五鼓望阙拜贺,绅士家行拜贺礼。
85、民间止以面饺祀天,遍奉家长。
86、” 履长节。
87、这是从自然和习俗两个角度认识冬至的,因为“履长”之意有两种解说。
88、自然角度的解说谓时及冬至,日当南极,受影最短,律当黄钟,其管也最长,因有履长之贺,故称。
89、习俗角度的解说谓冬至一阳生,白昼从此渐长,妇女在这天献履袜给舅姑,以示女红开始。
90、“冬至为履长节,他处以是日祀祖先,惠俗不行此祀。
91、” 豆腐节。
92、这也是从习俗角度着眼而来的别称,只流行于个别地区。
93、山西《虞乡县新志》:“各村学校于是日拜献先师。
94、学生备豆腐来献,献毕群饮,俗呼为‘豆腐节’。
95、” 亚岁。
96、这是与年节相比较而生的别称。
97、意思是冬至亚赛年节,和俗谚“冬至大如年”如出一辙。
98、魏陈思王曹植《冬至献袜颂表》有句云:“伏见旧仪,国家冬至,……亚岁迎福,履长纳庆。
99、”又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100、浙江临安》:“冬至俗名亚岁,人家互相庆贺,一似新年。
101、吴中最盛,故有‘肥冬瘦年’之说。
102、” 从冬至别称亚岁的习俗可知,探讨冬至名实,还该注意冬至与年节的比较。
103、 在民间,将此二者加以比较的俗谚颇多,这些俗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冬至节俗的大众心理和社会生活基础。
104、 冬至俗谚冬肥年瘦。
105、这是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比较年节和冬至。
106、据说此俗以江浙一带为最,其实北方此俗亦盛,“前引河北《怀来县志》即称”冬至拜节,或以羊酒相馈遗,谓之‘肥冬’。
107、“在我国北方的绝大部分地区,一般民众一年辛勤劳作,是很少品味酒肉的。
108、秋收之后,农事告竣,新谷入仓,乡村的糟坊(酒作坊)也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工作,炉火通红,酒漏滴香。
109、而在小雪、大雪之后,年节准备工作开始,宰猪杀羊,厨溢肉香。
110、冬至节在年节前,正是诸物丰饶之时,各家饮食自不待说,亲友贺节所携礼物也颇贵重。
111、而当年节之时,诸物已或多或少有所消耗。
112、就生活的肥瘦(旧时乡民谈菜肴的好坏,多以肥瘦、也就是肉的多少论之;推而广之,肉的多少或多或少也就意味着生活的好坏)而言,当然是冬肥年瘦了——一句俗谚,正道出了冬季乡土生活某一方面的状貌。
113、 冬至大如年。
114、也称冬至大似年,大冬大似年。
115、这种比较和冬肥年瘦的比较基点大体是一致的,因此有人说:“十一月冬至节,丛火,把家庙、福祠、灶王,拜父母尊长,设家宴,亲戚相贺,与元旦一例。
116、谚云大冬如大年,即吴中‘肥冬瘦年’之说也。
117、”但是,两句俗语的比较事项却稍有些差别,“冬至大如年”更注重的是节日的礼俗,是说冬至与年节的礼俗活动相差无几,所谓“(冬至节) 诸凡仪文,加于常节,故有‘冬至如大年’之谣。
118、“ 九九歌与消寒围每当冬季来临时,慈爱而灵慧的母亲们给孩子吟出这样的歌谣:一九二九不舒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冰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119、 这歌,便是几乎流传于我国各地的九九歌。
120、 九九歌也叫九九词,全称应是“九九消寒歌”。
121、按照我国传统的历法计算,从冬至次日开始数起,每九天为一个时段,这个时段便是与夏季的“伏”相对的“九”;共有九个时段,第一个九天叫一九,其后依次称二九、三九、…九九,合称“九九”,与“三伏”相对。
122、整个冬季中,这九九八十一天气候较冷,此期过后,天气回暖,大地将春。
123、在这较冷的“最难将息”时节,人们以九数之,屈指度日,因此叫“数九”;这一段的天气也相应地称“数九天”。
124、屈指数日的人们比较闲暇,于是通过对天气寒暖、物候以及人事物事的观察,联缀了九九歌,广泛流传,以志数九消寒。
125、据南朝梁宗德《荆楚岁时记》记载,当时已有数九之俗:“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126、此处以冬至日数起,与现今历法不同,但可能是事实,后世志书也有谓冬至日起数九者。
127、 九九歌的出现当较数九为晚,但到唐宋时已经很流行。
128、清光绪14年刻本河北《东光县志》的作者就说:“至数九歌词,则自唐以来,颇著载籍。
129、如陆泳《吴下田家志》、周遵道《豹隐纪谈人杨镇《丹铅总录入王世贞《宛委余编》、冯应京《月令广义》、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并有夏至、冬至数九两篇,大同小异。
130、”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给这种论断提供了一定的佐证:“《岁时杂记》,鄙俗自冬至之次日数九,凡九九八十一日。
131、里巷多作《九九词》、又云:”九尽寒尽,伏尽热尽‘。
132、“宋代大文豪苏辙《冬至》诗还有”似闻钱重柴炭轻,今年九九不难数“的句子。
133、 九九消寒歌全国大部分地都有流传,尤以北方为多。
134、北方冬季严寒,所以九九消寒歌不仅名实相符,并且也有实际存在的意义。
135、由于各地气候寒暖不一,人们创作时着眼点各有差异,所以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区别。
136、以下南北对举两首:河北: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缘凌走;五九半,凌碴散;春打六九头,脱袄换个牛;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宽;八九不犁地,只待三五日;九九杨花开,以后九不来。
137、 浙江:一九二九,相呼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好栗;四九三十六,夜宿如露宿;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六九五十四,苍蝇躲层次;七九六十三,布衲两肩摊;八九七十二,猪狗躺海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刚要伸懒腰,蚊虫虼蚤出。
138、 与九九消寒歌相对应的消寒习俗是九九消寒图。
139、比起九九消寒歌,消寒图出现较晚。
140、它有三个作用:一是记载数九后的天气,如阴晴风雪等;与此相对应的是占卜来年丰欠。
141、 消寒图的形式很多。
142、简单的是画纵横九栏格子,每格中间再画钱形,共得八十一钱,每天涂一钱,涂法是“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民间歌谣谓:“上阴下晴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
143、”或者选择九个九画的字联成一句,放在格中,也是日涂一笔。
144、一般选用的九画字联句有“庭(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145、徐珂《清稗类钞。
146、时令类》载:”宣宗御制词,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一句,各句九言,言各九画,其后双钩之,装潢成幅,日九九消寒图…自冬至始,日填一划,凡八十一日而毕事。
147、“除以上的两种以外,更有一种”雅图“,是画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计八十一,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后,则九九尽,春天临。
148、《帝京景物略》云:”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日‘九九消寒图’。
149、“更有韵致的是,妇女晓妆染梅。
150、明人杨允浮《滦京杂咏一百首》咏及此俗,其自注云:”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日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
151、“这种设计,可谓独出机杼,由梅而杏、由冬而春,季节的变换又与佳人晓妆的胭脂联系,真让人叫绝。
152、无怪乎杨氏诗以咏之: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 初回。
153、 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154、 有的消寒图还有其他“附件”,一是联语,即在图旁标出有关的联句;诸如“试看图中梅黑黑。
155、自然门外草青青”;有的是在图上印出九九消寒歌以附之;此外还有绘图、印俏皮话的,比如画“老虎拉碾子”,印歇后语“老虎拉碾子——不听那一套”。
156、冬至的别称名冬节、大冬、亚岁、小年、履长节,冬至又叫小年。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
- 2022-08-07 韩愈简介(韩愈简介与资料)
- 2022-12-29 暗影豌豆(暗影步宏)
- 2022-08-08 与有肝胆人共事的下一句(这是谁说的)
- 2022-11-27 菲比 凯茨妈妈(菲比 凯茨)
- 2022-12-19 黄氏大宗祠新闻(黄氏大宗祠)
- 2022-09-01 四个雷念什么(四个雷念啥)
- 2022-07-30 日冕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日冕现象的形成是怎样的)
- 2022-07-24 蝴蝶少女歌词(蝴蝶少女歌简介)
最新文章:
- 2023-03-09 观书有感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法(观书有感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2023-03-09 150磅是多少公斤压力(150磅)
- 2023-03-09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名词解释(魏书生六步教学法)
- 2023-03-09 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投票(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 2023-03-09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2023-03-09 黄发垂髫的黄发指的是谁(黄发垂髫的黄发指的是)
- 2023-03-09 英雄联盟神话装备为什么只能穿一件(lol神话装备只能穿一件吗)
- 2023-03-09 玄奥的意思是什么(玄奥的意思)
- 热点推荐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