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小站8

网站首页 综合 > 正文

桃树的资料介绍卡(桃树的资料)

2023-03-01 09:12:15 综合 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桃树的资料介绍卡,桃树的资料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桃:蔷薇科、桃属植...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桃树的资料介绍卡,桃树的资料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桃:蔷薇科、桃属植物。

2、落叶小乔木;叶为窄椭圆形至披针形,长15厘米,宽4厘米,先端成长而细的尖端,边缘有细齿,暗绿色有光泽,叶基具有蜜腺;树皮暗灰色,随年龄增长出现裂缝;花单生,从淡至深粉红或红色,有时为白色,有短柄,直径4厘米,早春开花;近球形核果,表面有毛茸,肉质可食,为橙黄色泛红色,直径7.5厘米,有带深麻点和沟纹的核,内含白色种子。

3、是一种果实作为水果的落叶小乔木,花可以观赏,果实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头等,核仁也可以食用。

4、果肉有白色和黄色的,桃有多种品种,一般果皮有毛,“油桃”的果皮光滑;“蟠桃”果实是扁盘状;“碧桃”是观赏花用桃树,有多种形式的花瓣。

5、原产中国,各省区广泛栽培。

6、世界各地均有栽植。

7、扩展资料:桃较重要的变种有:油桃 、蟠桃、寿星桃、碧桃。

8、其中油桃和蟠桃都作果树栽培,寿星桃和碧桃主要供观赏,寿星桃还可作桃的矮化砧。

9、树高4-5米。

10、一年生枝条红褐色。

11、叶多呈披针形,叶缘有锯齿,叶柄基部常生蜜腺。

12、花型有蔷薇型和铃型两种。

13、核果除蟠桃外,多为圆形或长圆形,果面除油桃外,均布有茸毛。

14、果肉白、黄色或夹红晕,少数呈红色;肉质柔软、脆硬或密韧;核表面具不同沟点纹路,均为种和品种群的重要分类依据。

15、桃树干上分泌的胶质,俗称桃胶,可用作粘接剂等,为一种聚糖类物质,水解能生成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鼠李糖、葡糖醛酸等,可食用,也供药用,有破血、和血、益气之效。

16、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桃(蔷薇目蔷薇科植物) 【学名】Prunus persica (L.) Batsch.【科属】蔷薇科 李属【形态习性】落叶小乔木,高达8米,小枝红褐色或褐绿色,无毛。

17、芽密被灰色绒毛。

18、叶椭圆状披针形,长7~15cm。

19、花单生,径约3cm,粉红色。

20、果近球形,径5~7cm,表面密被绒毛。

21、花期3~4月,先叶开放,果6~9月成熟。

22、喜光,耐旱,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水湿。

23、喜夏季高温,有一定耐寒力,除酷寒地区外均可栽培。

24、【繁殖栽培】以嫁接为主,各地多用切接或盾状芽接。

25、砧木北方多用山桃,南方多用毛桃。

26、此外,还可用播种、压条法繁殖。

27、桃树作为果树种植时,株行距3~5m,修剪可较重,多为杯状整形;观赏品种的栽培可疏可密,修剪宜轻。

28、栽植时,南方多秋植,北方多春植。

29、【资源分布】原产中国,在华北、华中、西南等地山区仍有野生桃树。

30、【园林用途】桃为著名果品,而桃树及其变种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31、桃花灿烂芳菲,在古文中即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描写。

32、园林中以桃柳间植于水滨形成的“桃红柳绿”的景色,更是驰名于世。

33、桃树,原产于于我国,后经“丝绸之路”引种到全球各地,是与苹果、梨并列的世界“三大果树”之一。

34、桃树广植于我国大江南北,平凡而不起眼,但在古代,国人对它却是情有独钟。

35、在民间节庆、宗教礼仪、文化、医药方面都深深嵌下了它的印记,由此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桃文化”。

36、 古代尊桃树为“仙木”,认为它可以驱邪制鬼。

37、这最早源于《淮南子》中有“羿死于桃”的传说。

38、羿是古时一位善射者,他有一徒弟为逢蒙,因嫉妒老师技艺高强,在一次打猎时,逢蒙趁羿不备,用早已准备好的“桃棓”(棒)将羿砸死。

39、羿生前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民间早将他尊为“宗布神”,宗布神的职责是统辖天下鬼魂,使它们不敢妄为害人。

40、既然桃棒能击杀羿这个万鬼首领,那么其他大小鬼就更应惧怕桃木了。

41、于是,桃木就成为了制鬼驱邪的象征物,用桃木制成的各种器具也应运而生。

42、如《礼记.檀弓》载:“君临臣丧,以巫祝桃列执戈,鬼恶之也”。

43、桃列是用桃木制柄的扫帚,认为用此可扫除不祥。

44、《左传》也有“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即用桃木造弓可消灾避祸 ......桃树是喜光树种,分枝力强,生长快,如管理不周,容易徒长,影响光照、引起枯枝空膛,结果外移,造成树势早衰,降低产量和品质。

45、因此,抓好与修剪相关的措施,特别是夏剪十分重要。

46、一、新梢摘心。

47、 在夏季当桃树新梢长到30—50厘米时候,进行第一次摘心,选择在正确方向、位置、角度,适当的副悄或芽的上方摘去顶心,控制外围延长枝生长。

48、对树冠空间有利用价值的徒长枝,进行早摘心,或在角度较大的分枝处短截,使其从直立生长转为斜向生长,形成良好的结果枝,达到稳产的目的。

49、二、开张角度疏除徒长枝对生长旺盛,分枝角度 小的主枝,侧枝在未充分木质化前,采取吊、拉、撑的方法,开张角度,分枝均匀,树冠开张,生长缓和,结果能力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增强。

50、在抽梢期,及时剪除丛生蜜枝。

51、剪除影响树冠通风透光的弱密枝、徒长枝、病虫枝、苦枝等,节省养分,改善光照,增强内膛枝抽梢、结果能力,促进果实着色成熟,增强含糖量,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树体抗病能力,延缓衰老。

52、延长结果期,增加经济效益。

53、 三、按时拿枝、正确扭枝 在夏季生长期,将直立半木质化的徒长枝,用手从基部到顶端向下慢慢弯曲,重复2—3次,或将枝梢基部扭转19—180度,使之下垂或成水平状态,缓和树势生长,促进花芽形成,增加结果枝,扩大结果面,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54、四、抹芽定位 抹芽定位也叫掰芽子,在桃树叶芽萌发,抽出3—5厘米长的嫩枝时,对位置生长不当,数量过多的嫩芽,可及时用手抹去。

55、抹芽是新栽幼树高接换头,和老树更新枝处理的重要手术。

56、抹芽宜早不宜晚,太晚了不仅不容易抹去而且容易留下伤疤,导致流胶病的发生,并增加防治费用,影响果品质量。

57、桃树施肥除应掌握果树一般施肥原则外,由于桃树根系浅,要求土壤有较好的通气性,所以桃树施肥更应注意与改土相结合。

58、此外,桃园一般不适宜进行牧草栽培,行间种植绿肥也应选择匍匐类型的品种,并适时多次割刈,以免与桃树争肥。

59、桃树分布范围广,早、中、晚熟品种需肥量有一定差异,早熟种需肥量较小,晚熟种需肥量较大,一般每生产1000千克果实(白凤桃)需要氮(N)4.8千克,磷2.0千克,钾7.6千克,氮、磷、钾的比例大体为1:0.4:1.6。

60、但是对桃树的生长来说,需要钾的比例更大。

61、根据调查,1株8年生的白凤品种桃树,在1个年周期中吸收钾14.28千克,氮(N)8.94千克,磷3.67千克。

62、钾素不足往往出现枝条柔弱,叶小色淡且向上卷曲,叶缘红棕色并呈焦枯状,叶身有时出现草黄色斑点,落叶早,生理落果多,果实成熟提前,果顶部容易发生腐烂现象。

63、在落叶果树中,桃树是对中、微量元素比较敏感的树种,尤其对缺铁的反映更为突出。

64、桃树缺铁首先在幼叶上表现失绿,呈淡黄色甚至变成白色,叶脉同时失绿,在叶脉失绿的同时往往伴有叶缘和叶面出现斑状坏死,缺铁严重时引起新梢干枯。

65、在土壤含钙量高的偏碱的土壤上,积水后很容易引起桃树叶片失绿。

66、所以,桃园必须避免积水。

67、桃园积水后应尽快排出,然后浅耕松土,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68、在土壤锰缺乏时也会引起桃树叶片失绿发黄,但与缺铁不同的是叶片变黄,但叶脉及叶脉附近的叶肉仍然保持绿色,叶脉较清晰,严重缺锰时叶面会发生黑褐色细小斑点。

69、锰有缺乏的问题,还可能有中毒的问题。

70、在南方酸性土壤或长期淹水的土壤桃树有锰中毒的可能性。

71、与缺锰不同的是锰中毒时在老叶边缘和叶尖出现焦枯状斑点,并逐渐扩大,且不会出现失绿现象。

72、此外,缺锌引起的小叶和缺硼引起的果实近核处发生木栓化褐色区及沿果实缝合线开裂等,也是桃树容易发生的营养性病害。

73、 发布时间:2002-9-26 信息来源:广东省农科院情报所采编中心 【学名】Prunus persica (L.) Batsch.【科属】蔷薇科 李属【形态习性】落叶小乔木,高达8米,小枝红褐色或褐绿色,无毛。

74、芽密被灰色绒毛。

75、叶椭圆状披针形,长7~15cm。

76、花单生,径约3cm,粉红色。

77、果近球形,径5~7cm,表面密被绒毛。

78、花期3~4月,先叶开放,果6~9月成熟。

79、喜光,耐旱,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水湿。

80、喜夏季高温,有一定耐寒力,除酷寒地区外均可栽培。

81、【繁殖栽培】以嫁接为主,各地多用切接或盾状芽接。

82、砧木北方多用山桃,南方多用毛桃。

83、此外,还可用播种、压条法繁殖。

84、桃树作为果树种植时,株行距3~5m,修剪可较重,多为杯状整形;观赏品种的栽培可疏可密,修剪宜轻。

85、栽植时,南方多秋植,北方多春植。

86、【资源分布】原产中国,在华北、华中、西南等地山区仍有野生桃树。

87、【园林用途】桃为著名果品,而桃树及其变种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88、桃花灿烂芳菲,在古文中即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描写。

89、园林中以桃柳间植于水滨形成的“桃红柳绿”的景色,更是驰名于世。

90、桃树是一种不算高大,但是好看结实的树木。

91、桃花鲜艳芬芳,桃子甜美可口。

92、桃树生长发育快,喜阳光,需要及时修剪。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